飞龙之章 第三章 一石惊起千重浪(四)-第2/3页





    见黄顺庆吃得入巷,徐玄策才娓娓道来:“说起这肉做法,也是我等新创,原本是清明祭祖之后,要将祭祖所用的熟肉切片分食,后有我朝中王学士改良,便依旧时爆肉(注:宋代宫廷菜肴,类似现代小炒肉)做法,加入油盐爆炒,再加了一位秘制豆瓣酱,便有了如今这一番滋味。”

    “豆瓣酱?”

    “嗯,先是罗相公家的厨子以蚕豆瓣秘制,加以辣椒发酵而成,后这方子传出来,是以民间佐餐亦多用。”罗相公自然就是罗克理,王学士说的是新近委任的教育口负责人王峰,给安了个翰林学士的本官,定了文部司主事的差遣。

    “如此逸品,贵商站中也有发卖么?”

    “自然是有的,还有几罐是专为将军备下的。”

    寒暄了一阵,便要切入正题,听说了短毛们筑城的手段,也是一惊,但转念一想,这些宋人能驾着铁船绝海而来,岂是等闲?如今一夜修筑起房屋围墙,也就不作大惊小怪了,只是究竟情形如何,还要亲自来看上一看。他哪里知道为了连夜修好这商馆,穿越者们也颇费了不少气力,把挖掘机、土方车和板房材料运过来不难,难的恰恰在于一个快字,是以深夜赶工,只为了不要惊动国中。

    “将军久镇南洋,乃是国之柱石,我等日后还要仰仗,如此说倒是谦虚了。”

    那黄顺庆也不接话,只道:“舍弟自岛上归来时,曾言贵众要重归中土,不知打算何日动身?”

    ‘是试探么?’徐玄策心道比起国主,这位还真是精明得紧,乃回道:“这个不急,前者已经告知各处商民,需待筹办妥当,再者我等久不在南洋,也要先将针路探明才好。”针路即是航线,也作海图,大抵在明代,只是粗略言说,或是口耳相传,见某某岛、某某山而以某一刻方位行多少日,比起现代导航技术,还显粗陋得很,因是以罗盘磁针为导引,故而称为针路。

    从婆罗乃到大明,东西都各有一条水路,但黄顺庆并不言明,能操如此大船的会不知道针路?明摆着的托词,现在既已筑起城来,想必是不打算再走了。于是也回道:“我看贵众建此商站,却又以此墙围定,只有一处出口,虽则都是矮墙,但毕竟于搬运货物有碍。”

    “红夷与海寇肆虐,我等也是有备无患,再说发卖也不在里间,却是在外面广场上。”

    徐玄策的话听着出奇,黄顺庆再看墙外,却有一片空地已经平整夯实,大约就是徐经略口中的广场,只是如今空荡荡,并无半点商站的意味在。

    乃问道:“前日贵众的货物我也是看了,俱是精良,只是不知发卖的章程如何?”

    徐玄策心想狐狸尾巴总算露了出来,所谓无利不起早,他便不信见了自家的货物,这位黄总兵能不动心?同样动心的恐怕还有他的妹婿,只是那素檀迟迟无有动作,恐怕是打着别的心思,这一点倒是不得不防。好在纳闽岛足够大,原先上岛的黄顺之,看到的不过是百十来人,冰山一角而已,分布在岛北的几个基地,良田仓库,工厂建筑,可是都没有暴露,还有再北边的海上油井平台,那种地方背靠岛北群山,连个停靠处都没有,寻常渔船既不会去也去不了,至今也无人知晓其存在,至于岛上其余人等近千,都还没出来打过照面。此番拿出的货物又全系民用,除了玻璃、瓷器、水银镜外,还有各色套模的小工具,以及调味佐餐的用品,确实很对本地人的胃口。

    放下思绪,便对黄顺庆托出了大大的蛋糕,“依我大宋法度,一应贸易,都是所谓官督商办,朝廷所占一半,剩下部分对外募股,不论军民人等,一应分红。不过我等初来贵地,不能不有所表示,黄总兵的那一份早已算在里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