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天堂那个方向去(17)



    工厂分出三个层级的食堂用餐,其实在伙食费开支标准上差别并不大,所谓的管理级(主任班组长办事员)人员吃的菜都是同工人吃得菜同一锅烧出来的,大食堂中晚餐都是烧三样荤菜三样素菜,车间工人可点一个荤菜加二个素菜,管理级人员二荤两素却是由食堂炊事员的意思预先盛好端在桌上的,反而没有挑选的机会。半年后我被叫上楼到经理级食堂用餐,上面是三荤菜三素菜。菜多了两个,伙食费标准自然有些增加,但这并不是主要差别,差别在于经理级食堂是吃的“小灶”,“小灶”总是被多数人看成是少数人的“特权”(其实负责烧小灶的‘师傅’是老板的亲家姐,一个一直生活在乡下的六十多岁的农村老太,她只会做她在家时做的菜)。公有制内是这样看,私有制内也同样这样看。在大食堂排队打菜的车间工人十分羡慕(这里用羡慕就够了)吃饭可以不排队的主任和班长,享受不排队的主任和班长又十分羡慕(这里用‘羡慕’一词似乎不够,差不多要用‘眼红’)吃“小灶”的经理和讲流利英语的高级办事员。说到这里,我看这三层级食堂最大作用,就是导致工厂人群的分裂。

    由此,在这个工厂在哪个食堂吃饭不再是小事,而是“身份”的象征。开始,伟叔叫子林带我过去吃饭时,子林还对我说话客客气气的,怕得罪我这个一来就被安排到经理级食堂用餐的,后来知道我也是和他一样安排在管理食堂吃饭,他的语气就变得轻松随便了,“龟儿子的,我还当你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呢,吓得了我不得了。搞半天你和我一个食堂吃饭啊。”

    毕竟年龄上已与坐在一起吃饭的年轻男女差了太多去了,每当坐在管理食堂吃饭时,其他坐位的,总有几个人交头接耳地朝我这儿指指点点,可能之前没有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在管理食堂这儿吃过饭。这个工厂像我这么年纪的人不能说没有,要么是在工厂后勤打杂的都在大食堂吃饭,要么是老总副总的都在经理级食堂吃饭,唯独我一个年纪大的加杂在清一色二十几岁年轻人堆里吃饭,看上去一定是挺扎眼的。我也开始感到不自在起来。

    大食堂里吃饭的人多,如果到大食堂去吃饭就可以摆脱每次吃饭都感到的不自在。我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自作主张去大食堂排队吃饭。我自认为不会有人注意这事,其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才去排队吃了两顿,伟叔就找我谈话了。

    在他的办公室,他问,“怎么,对吃饭安排有意见吗?”对他的发问,没一点思想准备,“没有…..没有…..啊。”我着实有些发慌,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哪为什么要跑到大食堂去排队吃饭?”他追问。我能说我与那些年轻人坐在一起不自在吗?当然不能。从进厂起,我心里总有一种猜疑,觉得这样安排就是想让我呆不下去自己走人。但这只是自己似是而非的一种感觉,那能真说出来呢。与伟叔同年的我,此时在他面前却像是一个犯错的孩童言不由衷地掩饰内心的真实。

    “那你还是回管理食堂吃饭吧,这里是有规矩的。”伟叔近乎不留情面的说。我当然得听他的。只是我也学会了不再按时去吃饭,总要拖到吃饭的人差不多都走了,我才出现在食堂里,一个人就着盘子底的菜自由自在地吃碗饭(一个多月后与那些年轻人慢慢熟悉起来,我才不再吃饭场合这事上纠结)。

    后来,我被安排管行政后勤工作(这时我已上楼去吃饭了),就将管理人员吃饭也改成了分餐制(小食堂实得打菜),人不多也是用不着排长队的。这样一改,那些拖在后面来吃饭的,也不再顿顿吃剩菜。以至后来没有人再故意拖延来吃饭。也许之前,不只是我一人有那种吃饭不自在地感觉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