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 盐州之行-第2/4页





        行?咱们进攻的时间,能不能再往后拖个十几天?”

        因这个话,三娘立刻警觉道:“怎么,你这个图本有问题,还需要时间核实么?”

        玉堂摇了摇头道:“图本我对了好几遍,肯定没问题,我突然想起件别的事:一旦铁冶务出了事儿,夏人那边查起来,李副使恐怕脱不了干系。做了他这么多天的幕宾,那我岂不是白忙了?!再说一旦查到他头上,把咱们这边也牵出来,这条线不就得停了么?太浪费了。”

        副使李承治这厮的底细,  玉堂都已经查清楚了:与元昊有亲,是李继迁这一脉的人,在夏国他是主和的,不主张宋、夏两家打仗。

        李承治闲常的时候,经常跟玉堂说起来局势。听他那意思,一旦两边人打起来,非但边境上关系紧张,而且边民也受害不浅,生灵涂炭,百姓流离,里面没有一方是赢的。

        打起仗来,除了朝堂上那些人,不论是百姓还是边军,都没有好处。就因为上面那几个宰相、重臣,他们为了争权夺利,把大权牢牢握在手里,何必让百姓遭难呢!

        因这些事儿,玉堂对李副使的好感不少,也就不愿意他被连累进去。

        玉堂和三娘分析说,夏国那边,在没藏讹庞掌权之后,没藏一族与继迁一支的关系,又紧张了不少,私底下明争暗斗的。

        如今的夏国,正是资银紧张的时候,夏国国内各部的首领、以及治内的百姓,因为日子过得不好,许多人厌恶没藏讹庞,心里面都是反战的。与没藏讹庞一党的,全都在拼命讨好国相,指望国相多拨钱。

        各部的度支拿不出钱来,都在找理由推卸责任,没藏讹庞的亲信,这时候反而掌了大权,干一些损公肥私的事儿。

        倘若李承治因为这件事儿倒了,让没藏讹庞那厮的亲信,一手把持了夏国的铁冶,对宋朝来说并不是好事儿。

        听了玉堂的一通分析,三娘便就开口道:“你听好了,图本我最多只能压三天。多过三天,我也无能为力了:咱们的大军都准备好了,各路人马都已经就位,多拖一天,宋军这边多一天的危险,等上十多天不可能。”

        如今已到了这个地步,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李承治根本不可能撤出来,自然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这一日玉堂回去的时候,看着便有些焉焉的。看见他回来了,有军士跑过来与玉堂倒茶,玉堂也没有心思吃。

        这个时候,有人急过来告诉道:“李先生,我今天等了一下午,你可算是回来了!副使刚刚已经走了!”因这个话,玉堂便抬头询问道:“你这么着急等我干什么?副使出去办事了?”

        那人便就告诉道:“不是办事,是上面有令,直接把李副使调走了!副使临走时跟我说,一看见先生回来了,就让你赶紧收拾行李,跟着他一块儿到盐州去。”

        玉堂回来的时候,一路上都在琢磨这事,也一直没想到好办法。谁知道上面一纸调令,很容易就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