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联姻公主(二)



一个半月的时间一晃而过,正兴朝第一次科举近在咫尺。

等到贡院门前集合的时候,熊伯龙、谭凤祯、张三异等吏员看见罗永寿等刘家众人俱是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如果有较真的就能发现,参加这次科举考试的人数虽然高达几万人,但是真正属于传统读死书的人可是不多。

细究起来,恐怕许多人都是出自同一个地方哩。

这个内幕,刘锡命等人知道,可朱慈烺和刘宗周、孙传庭等人却不知道啊。

一听说朝廷科举有数万人报名参考,原本反对的一众大臣无不羞愧难当。

丞相不愧是丞相,这科举改革果然势在必行啊。

这次科举主要是为了补充正兴朝数量庞大的官吏缺口,因此刘锡命特意奏明朱慈烺,将进士、举人、秀才放在一起来考。

得中进士和举人的可以直接授官,中秀才的则可以先任吏员,将来再考试或者被提拔为官。

当然,礼部文件中也说的分明,这次只是特例。

将来等到朝政稳定,所有人不论是进士还是举人,授官一律从吏员起步,以便继续推进官吏不分的吏治改革。

九月初五,历时十天的正兴朝科举考试完毕。

礼部放出来的进士中榜名单中,赫然写着状元梁益智,榜眼荀博文,探花夏明知。

至于罗永寿、熊伯龙、张三异这些人,竟然都已经排到几十名开外了。

此次科举,一共选拔出进士七百五十人,举人二千三百人,秀才五千余人,可谓是皆大欢喜。

朝堂上朱慈烺志得意满,这么多人才受朕的恩惠中举,丞相这一招广结天下士人之心果然有用,如此一来朕还怕朝政不稳吗。

这么多的进士、举人就会第一个不答应!

无论朝野上下如何,一下子三千余人涌入进来,正兴朝无人可用的局面瞬间缓解了,从县到府再到六部,至少中低层官员已经全部就位。

至于进士中前二榜,不少人更是直接授得知府高位,让刘宗周、孙传庭等人咋舌不已,深为刘锡命不拘一格用人所感叹。

当然刘锡命也不傻,为了降低舆论攻击,特意奏明朱慈烺将知府官位重新定位为正五品,如此一来便算是相对合理了。

然而在正兴朝控制之外的江南等地,随着这一场新式科举的消息传开,却引得江南士人痛骂不已,这自然就是另外一说了。

科举是关文运,江南更是程朱理学的大本营,南京朝廷本来还打算为此和武昌朝廷大动一场干戈,至少要好好打一打口水战。

北面突然传来的一个消息让大家都消停了下来。

清军大军入关,已经开始南下攻伐了。

消息传

出,南方各地一片惊慌。

不过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被刘锡命隐瞒了几个月时间的一条消息再次刷新全**民对他的认知。

九月初传来消息,正兴朝新封的武安伯、陕西总兵、前军都督府右都督李思带领十万兵马顺利收复陕西和山西。

武宁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穆难则带领五万兵马收复河南洛阳。

这则消息如同暴风一般直接横扫了正兴朝堂。

“哈哈哈,大喜事,大喜事啊。”

皇极殿上,朱慈烺拿着刘锡命递上来的奏报狂然大笑。

“收复山西是一大功,逼得闯贼李自成退走漠北更是一大功,丞相,这李思此前声名不显,如今却能立此大功,足见丞相识人之能。”

刘锡命一脸谦虚拱手,“臣愧不敢当,都是陛下洪福,才能的良将相助。”

金銮殿上君臣两人的对话引得一旁的孙传庭眉头直皱,当下直接问道:

“丞相,这武安伯李思,下官在陕西任职多年,可是闻所未闻啊,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了?”

朝堂上袁继咸、何腾蛟等人也全都看向刘锡命,这也是大家所疑惑的,这么大一个武定伯,还有那个武宁侯都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怎么大家以前都没听说过?

要知道如今正兴朝的大将中,如曹变蛟、邵荣、郑才这些都是声名显赫之辈,广为大家所知。

金銮殿上,窦玉泉、雷洪等亲信心腹心下汗然,全都为刘锡命捏了把汗。

谁料刘锡命却一脸淡然道:

“这种事很正常啊,天下武官数以万计,各位朝官都认得吗,再说了,此前是什么情况大家也是知晓的,你等文官何曾将武将放在眼里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