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联姻公主(一)



“卖报,卖报,劲爆消息,大明丞相、博望侯刘锡命替二胞弟求尚长平、坤仪两位公主,大明第一世家强势出炉。”

还没从刘宗周、黄道周两大文宗专程来投的震撼中清醒过来,湖广、江西等地的士绅百姓又迎来了一个劲爆的消息。

博望侯、丞相刘锡命替自己两个胞弟求尚公主,陛下竟然还同意了。

几乎是中原报刊登此事的一瞬间,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便冲上了正兴朝治下百姓话题榜的热搜第一名。

现在谁人不知道,顺庆刘氏才是大明第一豪门。

博望侯、丞相刘锡命的权势之大,在天下百姓的心目中有了更直观的体现。

武昌城文昌路,刘锡命为刘宗周、黄道周等人在此地找了几个宅子安顿下来。

经历了流寇破城的武昌到处都是空下来的宅子,刘锡命一带领大军入驻,立刻便宣布这些资产全都归为国有,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看到中原报上关于刘家二子尚长平、坤仪公主的新闻,刘宗周心中一股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

说这个做法不对吧,但是在大明众臣看来,如此轻易地便将刘家绑定在皇位四周,似乎很有必要。

但是说对吧,刘宗周却又觉得,这似乎是在拿皇家威严给刘锡命铺路一般。

若是放在崇祯朝,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大臣自己便敢去求娶公主。

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人已经到了武昌十几天了,这段时间里,为了刘锡命先后发布的数十道丞相府令,他们已经和刘锡命等人争论了十几场。

刘锡命倒也大气,甚至直接在宫内召开了辩论大会,专门就此时进行讨论。

结果却很不如刘宗周等人的心意。

无论刘宗周等反对的人如何攻讦,刘锡命只拿出几条就能将之一一驳倒。

原因很简单,随着京师陷落,大明的士人已经天然地落入到了道德困境当中。

你说科举废除理学不对,那为什么之前的大臣全都投敌?

那也应该改成心学,为什么要改的乱七八糟的。

呵呵,投降的这些人里面,便没有心学之臣了吗?

说官绅不纳粮是祖宗之法的,刘锡命拿出崇祯朝的财政情况来清楚说事,这天下到底还要不要了。

如此往复下来,刘宗周这一帮往常习惯占据道德制高点打击别人的大儒竟然全军覆没、哑口无言。

眼见着刘锡命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壮大,刘宗周等人也只得先在位置上干起来,以求为朱慈烺效力了。

~~~

武昌皇宫六部衙门中,已经被升为吏部四级吏员的熊伯龙拿到了从礼部传达过来的文件。

当先一行大明礼部衙门文的大红字下方,明明白白的写着:

奉天子诏命,大明丞相、博望侯刘锡命令礼部衙门于正兴元年八月二十五日重开科举,本次科举考试范围为:国文、格物、算学三门,择三门成绩最优者录取……

前来给熊伯龙送文件的,正是他在寻社的好友张三异,现在礼部任三级吏员。

“喏,这是我专门给你找的三本考试大纲,好好复习一下,咱们是龙是虫,可就看这一次了。”

不同于去年时的心中忐忑,熊伯龙等人此时已经可以说完全融入了刘锡命所创立的这一套体系当中。

原本大明各级衙门中的胥吏已经被全部开除扫地出门,现在六部到省、府、县的这一套东西全都是刘锡命新制定的。

熊伯龙等人在吏员培训班上学的就是这些东西,因此一旦上手,很快便能应对自如。

尤其是在各级官员出缺的情况下,熊伯龙等人实际上比那些官员权力还要大。

如果不是刘锡命麾下还有一个吏员廉洁治理委员会在管理着吏治,熊伯龙只怕没几个人管的住手。

现在熊伯龙所在的吏部司中,他自己便独享一间办公室,这要放在崇祯朝那是不敢想象的。

示意张三异悄悄将门关上,熊伯龙看着面前的科举文件沉吟起来。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抢到的,礼部虽说要向所有士子出售考试大纲,但是市面上至少还要等三天才有。”

张三异关门过来看见熊伯龙这幅思索的表情,忍不住炫耀问道。

熊伯龙笑着朝张三异拱拱手示意感谢,请他在办公室前的沙发上坐下道:

“丞相要举行科举是好事,但是我想的是,这次科举一考完,咱们可就算是丞相的人了,这你想过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