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祖祠(上)-第2/5页





    我不禁站起了身子又把这个祠堂给好好打量了一遍,毕竟这可是从明代就留下的古迹啊!

    地上这些布片显然不可能本能在在那儿,应该是我进门前看到了那些类似经幡的玩意儿上腐化掉落下来,想到这儿,我便抬起头去看那些经幡,可这一看就把我给吓得愣住了。

    我算是明白为什么这座祠堂里面没有先人的牌位了,敢情人家本尊都在这儿,还要个木牌子干嘛。

    整座祠堂高高的顶上挂满了一个个类似蚕茧一样的东西,有的高,有的低。

    而这些灰色的“蚕茧”外面都挂着一幅布帛,看这个颜色和形状,正是之前地上那些碎布片的本体。一想到自己像进了盘丝洞似的,脑袋上悬着一大堆明朝故事,我的脊椎骨就直发凉。可为了逃出去我又不得不继续调查这个祖祠,只希望自己的到来没有打扰他们。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诸位祖宗们泉下有知莫怪啊!后生今天无意闯入此地,现只求一线生机,多有叨扰还望见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着我把我认识的各路神仙名字能说了一遍,求他们多多保佑。因为不知道怎地,从刚刚我看到那些灰色的茧开始,心中就隐隐有些不安。

    我拿着从王鑫怀里搜刮来的手电筒,在祖祠里来回照着。虽然没有牌位,但周围的墙壁上还是如同普通祠堂一样挂满了先祖的画像,有的人当了官,有的人经了商

    ,也有的是大学士,但令我好奇的是这些画像下面都提着三个字“诚意伯”。一开始我以为这是谥号什么的,例如我曾经在人家坟头上就见过名字下面写“德隆公”三个字的,可转念一想又不对,要说这“诚意伯”是一个人的谥号也就算了,总不可能谥号还有世袭的吧。

    可惜的是这些墙上的画像除了一个谥号外便什么字儿也没有了,在我再三确认了两三遍之后,只好绕到祖祠的后堂,看看这里能不能有些线索,不然的话我怕是只能等王鑫醒过来再说了。毕竟他的命不会在这里定格,说明他至少还是从这里出去了,那我只要跟着他,出去不过是迟早的事。可我并不能确定之前附身在他身上的那玩意儿我有没有驱走,因为一个能够用王鑫的肉体施展金蝉脱壳,让我毫无防备的家伙;一个口口声声说自己抓过无数个跟我类似的人的家伙。我不信这种人会没留什么后手。

    祠堂后面的墙上题的全是他们老祖的文章,读起来像是打油诗,我反正是看不太懂,这风格就像门口的对联似的,不过这些诗里有一句话吸引了我,“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这后半句话的意思和“百姓半僧”不正是一样么,而那句“雨水草头真主出”很明显是后一句的因,二者间是因果关系。可真主这个词汇实在是太尴尬了,如果说这个指的是《古兰经》里的那位,那后面这句话就没法解释了,因为这是两个宗教教派,不可能说和尚起了庙,却招了一帮道士,这根本就不合逻辑。

    然而就在我醉心研究这两句诗里的奥秘的时候,一阵凉风从我背后吹了过来,吹得我浑身汗毛都竖起了。

    我连忙把手电筒往身前一挡,随时准备攻击,但转过身后却发现我不过是在自己吓自己,可就在我准备转过身的时候,刚刚那阵凉风又吹到了我的脖子上和手臂上,虽然很弱,但我依旧能明显感受到。

    这风,好像是从这柱子里吹出来的。我迎着那股文弱的风走进了那个柱子,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在大夏天往一台柜式空调的风口上走,很凉爽!

    我把食指用口水给濡湿了,放在空中循着柱子上的出气孔,仅仅只找了十几秒我就找到了。

    如果不是恰巧被这阵微弱地风给吹到的话,我最多也就把这道裂缝当做当年刷在木柱子上的漆干裂之后产生的缝隙,根本不会想是柱子吹出风什么的奇葩事。

    当初为了丰富自己的职业素养,我也曾涉猎过一些风水方面的书。像祠堂、祖宅这类建筑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地气”。这接地气指的就是房子最好建在地脉上。古人相信地有地气,而地气就像人体的血液,也会有血管经络之类,而地气的经络就被成为地脉。只要是地脉流经的地方都会比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