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念道-第2/2页





    因为小玉的事,刘义和蔡文烨的关系,从此闹的很僵。小玉死后,刘念道整个人颓废起来,失魂落魄的,书也不读了,武也不练了,就坐在大槐树底下,仰着头,呆呆的看着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一坐就是一整天,好像在回忆和小玉在一起的快乐日子……突然有一天,刘念道失踪了,两天两夜找不到人,整个尉氏县城都找遍了。最后,蔡清君跟刘义说,不如到小青山那里找找。等刘义到了小青山,刘念道趴在小玉的坟丘上,两条胳膊死死抱着坟堆,不知道啥时候已经昏死在了上面……1884年,清光绪十年,甲申年。这年刘念道十七岁,刘义五十七岁,蔡清君三十九岁。这时候的尉氏县县城里,多了一个横行乡里、打架斗殴的痞子,一身的好功夫,打起架来特别狠,一个人能打七八个,衙门里还有人撑腰,在整个尉氏县城横着走,没人敢惹。这个人,就是刘念道。跟着蔡清君大哥上青楼、喝花酒,跟着蔡清君二哥遛狗、斗蛐蛐,偷出李守道留下的烟袋学抽烟,啥都学,就是不学好,声色犬马,花钱如流水,没钱就找蔡清君或者蔡文烨夫妇要。有一次,找蔡文烨要钱,蔡文烨没给,一把火烧了蔡文烨的书房,蔡家祖上几代人攒下来的藏书,被付之一炬。蔡文烨气得一场大病,之后卧床不起,没过多久,一命呜呼,享年六十五岁。小玉死了,从前那个刘念道,跟着也死了……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年。刘念道十八岁,刘义五十八岁,蔡清君四十岁。这一年,又赶上三年一次的科举大考,在刘义夫妇两个苦口婆心劝说之下,刘念道带上行李,随几个学子上开封府赶考。上一次赶考时,因为年龄小,由蔡府家丁陪着,这一次,只有他一个,没人陪着。可是,出去没几天,刘念道又跑了回来,因为刘念道在赶考的路上,和人打架,打断了别人一条腿,还打伤了人家几个家丁。被刘念道打断腿的那个家伙,不是别人,正是过去第一个和蔡清君定亲,又死在娶亲路上的新郎的侄儿,也就是新郎弟弟的儿子,比刘念道大两岁。那新郎家里和蔡家一样有钱有势,可以说有之过而无不及。自打那家人的儿子死在娶亲路上以后,两家人的关系开始恶化,那家人的父母一直怨恨蔡清君的“寡宿命”害死了他们的儿子,这份怨气,一直遗传到了下一代。被刘念道打断腿的那家伙,也是上开封府赶考的,路上遇到刘念道,便指着刘念道的鼻子骂蔡清君贱人、寡妇命,害死了他家大伯。刘念道什么人,尉氏县城里的霸王,平时都是别人躲着他走,今天居然有人敢指着鼻子骂他,当即大怒,二话不说,冲过去就打,几拳下去,把那家伙打得躺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他带的几个家丁见状,上来帮忙,被刘念道三拳两脚全部打翻在地。最后,刘念道对地上那家伙说:“小爷今个儿高兴,给你这厮留个念想儿,叫你这辈子都忘不了小爷。”说完,刘念道抬起脚,一脚蹬断了那家伙一条腿。这一次,刘念道祸闯的太大了,那家人在开封府里有人,陪多少钱都不行,非要打断刘念道两条腿不可,就连蔡清君的二哥出面也护不住刘念道了。当然了,刘念道天不怕地不怕,还放出狂话说,叫他们来吧,看谁把谁的腿打断。刘义当然不能任由着刘念道胡来,带着重礼到那家人府上登门谢罪,求那家人放刘念道一马,但是去了几次都碰了硬钉子。眼看事情没有缓和的余地,蔡清君背着刘义,私下里给了刘念道几百两银票,让刘念道返回三王庄的老宅子躲祸。刘念道一开始不乐意,蔡清君劝他说,等过一阵子,和刘义一起搬回三王庄,以后不在尉氏县这里住了。刘念道一听,这才答应离开,其实刘念道早就想离开这块伤心地了,只是舍不得刘义和蔡清君。蔡清君还刻意给三王庄的现任村长写了封书信。三王庄现任村长,就是之前那位村长的大儿子,比刘义大几岁,六十岁出头,这时候在村子里威望也挺高。年轻的时候,村里人都管他叫王老大,跟刘义关系很好。之前那位村长,也就是现任村长的父亲,在刘念道十二三岁的时候过世了,当时就是这个王老大赶来尉氏县给刘义报的丧,刘义带着刘念道回去吊的唁。蔡清君信里除了一些客套话以外,把刘念道在尉氏县这里发生的事简单说了一下,希望王老大能给予刘念道一定的照顾。自从刘义全家搬来尉氏县以后,在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刘义都会带上刘念道回家给父母和师傅上坟烧纸,再在老宅子里住上几天,打扫一下屋子和院落,然后带着刘念道拜访一些老朋友,因此,刘念道对老宅子和回三王庄的路并不陌生,对于三王庄那些村民也不算陌生,特别是这个现任村长王老大,刘义每次回三王庄时,都会带着刘念道上他家串门,刘念道也会亲昵的喊他一声“王大爷”。大爷,也就是大伯,很久以前就提到过。就这样儿,刘念道带着几百两银票,从蔡府牵了匹快马,只身一人,连夜逃往了三王庄。临离家时,刘念道把装着“三火令”、“五雷令”、“两仪阴阳剑”的包袱带在了身上,主要是想拿那把“两仪阴阳剑”,令牌、符咒只是被他一股脑捎带上了。等刘念道快马加鞭赶了两天一夜的路,来到三王庄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儿。这时候的三王庄里,很奇怪,灯球火把亮子油松,照的满村子通亮,街上人也挺多,聚在一起敲锣打鼓、吵吵嚷嚷,不知道在干啥,好像村子里发生了啥大事儿似的。要是搁着刘义,这时候一定会到近前问个明白,可是这时候是刘念道,打骨子里来说,刘念道对三王庄这村子没啥感情,再加上他这时候又累又困又饿,没那闲功夫去凑热闹。来到老宅子以后,刘念道把马拴在了院子里,开门进屋,拿出路上买的熟肉,又到厨房找了几坛刘义过去存下的老酒,点上油灯,酒肉放在正当门的方桌上,坐上一把椅子,脚又踩上一把椅子,甩开腮帮子吃喝上了。这时候,外面依旧锣鼓喧天、吵吵嚷嚷,因为距离有点儿远,刘念道听不清那些村民都在喊叫些啥,再说他也没心思细听。酒足肉饱以后,刘念道困劲儿上来了,晃晃悠悠走到自己屋里,衣服也没脱,躺床上就睡。刘念道这间屋子,就是过去李守道睡的屋子,李守道去世以后,屋里的任何东西都没动过,一直保持着原样儿,每次刘念道随刘义回家,都睡在这间屋子里。也不知道睡了多久,从房门那儿走进房间一个小老头,老头儿瘦小枯干,颌下一把山羊胡,手里拄着个拐棍儿,看上去也就六十来岁。老头儿走到床前就喊刘念道名字。“秉守,秉守……”刘念道睡梦里听到有人喊他,迷迷糊糊睁开眼,房间里挺黑,不过刘念道还是看到自己床前站了个小老头儿,顿时吃了一惊。还没等刘念道反应过来,老头儿说话了,“孩儿呀,别怕,我跟你说件事儿,说完就走。”刘念道这时候想从床上坐起来,却发现身体不能动了,嘴里也发不出声儿了,当即冒了一身冷汗。老头儿说:“现在河里头出大事咧,你父亲不在,全靠你咧,记住四个字儿,邪不压正……”说完,老头儿“忽”地在刘念道眼前消失不见了。与此同时,刘念道感觉自己身体能动了,大喝一声,从床上坐了起来,擦擦脸上的冷汗,打眼再往屋里一瞅,黑漆漆的,啥也没有,刚才看到的那老头儿,就好像是自己做的一场梦,但是老头儿那些话,依旧在耳畔回荡着,特别是“邪不压正”这四个字儿,分外清晰,说不出的诡异。刘念道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也不知道这时候是啥时辰了,不过外面的喧闹声依旧没有停止,不但没停,似乎还离开自己这个方向越来越近了。不大会儿功夫,从院子里传来几束火把光亮,晃动着射进屋里,似乎那些人进了自家的院子,紧跟着,院子里人声嘈杂,熙熙攘攘,火把和人似乎越聚越多。前面早就说过,刘义家里的院门从没关过,形同虚设。刘念道这时候也顾不得想刚才那个梦了,心说,怎么这些人大半夜的不睡觉,来俺们家老宅子里瞎折腾啥,这村子里到底出啥事儿了。刘念道想下床看看,就在这时候,从满院子的嘈杂声里面,传出一个响亮的年轻声音,声儿还挺大,顿时压下了其他杂声儿。“爹,俺看见那河妖就是跑进宣义爷家里咧,你看看,这院儿里还有匹马咧。”年轻人这话一出口,院子里渐渐安静下来,人们似乎都把声音压低了,窸窸窣窣议论着啥。随后,一个成年人的声音传来,“哟,就是,咋有匹马咧,这是哪儿来的马,难道说,那河怪还是骑着马来咧?”成年人话音一落,另一个声音紧跟着说,“是不是河怪给咱撵怕了,变成马咧?成年人的声音说,“么准儿……”么准儿,也就是“没准儿”,不确定的意思。这时候,许多声音吵嚷起来,从声音里可以听出来,有男有女,人数还不少。“大河,那咋办咧?”就听成年人说,“咋办,先打死了再说。”屋里,刘念道一听,这些村民想把自己的马给打死,还讲不讲理了,立刻来了火气,穿上鞋跑到了房门那里。拉开房门一看,乌乌泱泱男男女女,站了一院子人,许多人手里还拿着木叉、锄头、镰刀等,气势汹汹,无数灯球火把更是将院子里照的亮如白昼,随着人头攒动,晃得刘念道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这时候,那些村民抄着手里的家伙什儿,围着拴在院里的那匹马正准备下手。刘念道见状,大吼了一声:“想干啥,找打是不是!”吼罢,一个纵身,从房门口儿跃到了院子里。这时候,那些村民的注意力都在那匹马身上,他们没想到屋里能有人,全给吓了一大跳,等他们稳住心神,纷纷扭头朝刘念道这里看了过来。不知道他们看清刘念道的样子没有,跟着人群里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河妖在这儿咧,抓住他,打死他!”这一喊不要紧,那些村民立刻就炸开了锅,矛头纷纷指向了刘念道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拎着家伙就过来了,不由分说,照定刘念道就砸。刘念道可真不是善茬儿,面对满院子几十号人,面不改色,也不跟他们废话,见几个年轻人拿家伙砸自己,几个闪躲转到那些人跟前,也就举手抬足那么几下子,全部摔翻在地,摔的那几个年轻人躺地上直哼哼。他这一动手儿不要紧,全院子的村民都炸毛了,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个不要命的朝刘念道扑来,有几个村民还带着一张渔网,就在刘念道和其他村民打斗的时候,几个村名把渔网张开,一下子把刘念道罩在了下面,随后,七八个壮小伙子一起扑上去,把刘念道摁翻在地,然后七手八脚用渔网把刘念道捆了个结实。刘念道大怒,一边挣扎,一边破口大骂。就在这时候,就在全院子的人把注意里集成在刘念道这里的时候,院子里拴的那匹马“唏溜溜”传来一声怪叫,声音凄厉,紧接着,从马肚子里传来一串小孩儿“呱呱”地哭声,尖利刺耳,在场所有人、包括刘念道在内,全都吓了一跳,人人脸色骤变!马肚子里有小孩儿哭声,这要是说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了,不过这却是千真万确的。这时候,院子里所有人扭头朝那匹马看去,就见那匹马这时候像喝醉了似的,四肢不稳,站在那里左摇右晃,没过一会儿,身子一歪,“噗嗵”一声,竟翻在了地上,翻倒的同时,从马肚子那里崩出了成串的肠子和血液,人群里几个妇女看到这一幕,同时发出“啊”地一声尖叫,又吓了众人一跳。随后,几个胆子稍大点儿的村民凑近了一看,在马肚子正下方的肚皮上,不知道啥时候出现一个海碗大小的血窟窿,肠子肚子混着血液,正从窟窿里咕咕地往外流。不大一会儿功夫,猩红的血液染红了马身下好大一片地方,这时候,那马还在呼哧呼哧喘着气,眼睛里哗哗往外淌眼泪,四条腿轻微地抽搐着,看样子十分痛苦,估计是活不成了。这一幕,顿时让整个院子里的人静了下来,人人脸色苍白、面面相觑。刘念道这时候也不骂了,一脸错愕地看着自己那匹马,他小时候听刘义给他讲过不少发生在三王庄里的邪乎事儿,但是都没他现在遇上这事儿邪乎。过了好大一会儿,人群里一个模样毛愣的年轻人从别人手里要过一杆木叉,仗着胆子走到那匹马跟前,用木叉在马肚子上轻轻戳了两下。他这一戳不要紧,从那马肚子里又传来一串刺耳的小孩儿哭声,与此同时,从那血窟窿里“倏”地窜出一条血呼啦的东西,院子里所有人觉得眼前一花,还没等他们看清楚到底是啥,那东西已经窜到了院墙那里,在墙根儿原地游走几圈儿以后,纵身一跃,闪电一样从墙上翻了过去,引得院子里几个妇女再次大呼小叫。这时候,别说院子里这些村民没看清那是个啥,就连刘念道这种手疾的练家子,也没看清那东西到底是个啥,感觉上,那玩意儿大概有四五尺长,海碗口儿粗细,身体或是扁的、也或是圆的,好像没有脚,有条大尾巴,样子像蛇又像鱼。刘念道惊讶到了极点,心说,这些村民大半夜的不睡觉,难道就是为了这么个玩意儿,这到底是个啥?这时候,院子里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河怪跑咧!”这么一喊,院子里的村民全都回了神儿,有几个反应快的,抄起手里的家伙什大叫着追了出去,其他村民见状,也反应了过来,纷纷举着火把、抄着农具,从大门那里追了出去。当然了,院里还有一小部分村民并没有追出去,他们拽着渔网押着刘念道。地上呢,还躺着四五个给刘念道打翻的村民,正试图从地上爬起来。刘念道这时候“河怪”的嫌疑虽然排除了,但是打伤村民这笔账,他们还是要和刘念道清算的。刘念道再次挣扎起来,其成一个押着刘念道的年轻人,抬起手在刘念道身上捣了两拳,“再动,再动搥死你!”随后,年轻人扭头问院子里一个成年人,“爹,这货咋办咧?”成年人从身边一个村民手里拿过一支火把,凑到刘念道跟前,看了看刘念道,兀自疑惑地说了一句:“这年轻人,看着咋有点儿眼熟咧,好像在哪儿见过。”成年人看刘念道眼熟,刘念道看他也眼熟,还是刘念道眼尖,看了几眼,把成年人认了出来。这成年人不是别人,正是三王庄现任村长王老大的儿子王大河,年龄虽然比刘念道大了好多,但是论辈分,刘念道跟他平辈儿。刘念道立刻对成年人喊道:“大河哥,不认识我了么?我是秉守。”“啥?秉守……”王大河一听“秉守”俩字儿,立刻把眼珠子睁圆了,举着火把,隔着层层叠叠的渔网间隙朝刘念道脸上仔细一打量,紧跟着就是一跺脚,“哎哟,我的娘咧,还真是秉守,草鱼儿呀,赶紧咧赶紧咧,把恁秉守叔放开……”王大河这么一说,之前打了刘念道两拳的那个年轻人,愣了一下,扭头瞅了瞅刘念道。这年轻人是村长王老大的孙子,王大河的儿子,名叫王草鱼,年龄也在十八岁上下,和刘念道年纪相仿,不过刘念道足足比他大了一辈儿,他得管刘念道叫“叔”。王草鱼有点不大相信,一指刘念道,“爹,这……这货……是俺秉守叔?”王大河抬手在王草鱼脑袋上扇了一巴掌,“你个傻逑货,不是你秉守叔还能是谁……”说着,王大河好像又想起了啥,抬起脚,又在王草鱼身上踹了一脚,“刚才是你喊‘河妖在这儿’的吧,么看清人你就瞎咋呼,还不赶紧把恁秉守叔放开!”几个人赶紧给刘念道松了绑,刘念道活动了一下筋骨,王大河过来给刘念道陪了个笑脸,“秉守兄弟,误会呀,叫你受委屈咧,你啥时候回家咧?咋也不跟俺们说一声儿……”说着,王大河朝房门看了看,“兄弟呀,宣义叔来了么有?”刘念道这人,吃软不吃硬,见王大河给他赔笑脸,他也有点不好意思了,毕竟打伤了这么多村民,没着急回答王大河的话,从身上掏出一百两银票递给了王大河,“大河哥,兄弟我脾气不好,不该动手儿,这些钱,拿去给弟兄们看大夫吧。”王大河没接银票,“这……这都是小事儿,么事儿么事儿,俺就想知道,宣义叔跟你一块儿来了么有。”说着,又朝房门那里看了看。刘念道摇了摇。王大河脸色顿时一黯,显得很失望。刘念道问他,“大河哥,出啥事儿了,大半夜的村里这些人都是在干啥呢?”王大河叹了口气,“唉,干啥,抓河怪呗,院儿里这马是你的吧,你也看见咧,就是给河妖咬死的……走吧兄弟,到俺爹哪儿坐坐,让俺爹好好跟你说说。”说着,王大河一把拉住了刘念道的手。这时候,被刘念道打翻的那几个村民先后从地上爬了起来,所幸刘念道顾及刘义的面子,没下死手,都没伤到筋骨,不过这些人不但没怨刘念道,相反的,都过来给刘念道赔礼道歉。其实就是一场小误会,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话说开了也就没事了。王大河让这些村民有伤的找村里大夫看伤,医药钱他付,没伤的,接着追赶河妖,众人闻言,一哄而散。王大河这时候拉着刘念道离开老宅子,朝村长家的方向走去。一边走,王大河一边说:“俺爹这几天,正想着到尉氏县找俺宣义叔回来帮忙咧,既然秉守兄弟来了,这下就好咧……”这个王大河,是现任村长王老大的长子,没跟王老大住在一起,成家以后就分了出去,不过刘义每次回来到王老大家串门儿的时候,都有这个王大河当陪客,所以王大河跟刘念道每年也都能见上几面,他们两个虽然年龄相差极大,却一直是称兄道弟。王大河的儿子,也就是叫王草鱼的那个年轻人,他没见过刘念道,只是常听王大河夸刘念道面如冠玉、貌若潘安,一表人才、文武双全。刘奶奶说,刘念道的相貌随蔡清君,长得非常漂亮,静下来的时候,像个儒雅翩翩的书生,一袭长衫,风流倜傥。不过,动起来的时候,撸胳膊挽袖子,活像个土匪,打架不要命,特别狠。这时候现任的三王庄村长王老大,年龄也不算小了,六十岁出头,腿脚跑不动了,身体也不太好,也就没跟着村民们一起抓河怪,带领村民抓河怪的事儿,交给了长子王大河,他在家里等着信儿。王大河这时候意外地把刘念道拉进了家门,王老大非常高兴,也极其亲热,亲自下厨弄了几个菜,又拿出陈年老酒招待刘念道。二更天,晚上十点钟左右。王大河把刘念道领到王老大家里以后就出门追撵河怪了,家里就剩村长王老大和刘念道两个人。爷俩儿喝着酒,王老大把村子里闹“河怪”的事儿,从头到尾跟刘念道讲了一遍。从十岁起,开始跟刘义学这些抓鬼驱邪的手艺。在外人看来,刘念道聪明机灵,悟性极高,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抓鬼驱邪的本事,也应该学全了。因为刘义现在不在三王庄,这个时候的村长王老大,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刘念道身上。王老大跟刘念道说的这河妖的事儿,还要从半个月前的一天晚上说起。那天晚上,天儿挺热,三王庄里有个在河上靠摆渡为生的村民,名叫王三儿,因为天气炎热,这王三儿贪图河上有风、凉快,吃过晚饭以后又回到了船上,把船停在河里一片水流较缓的地方,把船篷两头儿的粗布遮帘儿撩开,迎着河风睡在了船篷里。睡到半夜,船篷外面突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哭声,听着还挺瘆人,女人哭喊着求王三儿救命。王三儿立刻惊醒了,但是在他醒来的这一瞬间,女人的哭喊声突然跟着就停了,王三儿迷瞪着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船篷外静悄悄的,一点声儿都没有,王三儿觉得自己可能做了个梦,也就没在意,翻了个身,继续睡觉。可是,等他刚刚睡着,耳朵眼儿里又听到那女人的哭喊,依旧哭喊着求他救命,女人这次还说,水里很冷。王三儿打了激灵,又醒了,但是女人的声音跟着又消失了。王三儿眨巴眨巴眼睛,心里纳闷儿,屏住呼吸竖起耳朵,又仔细听了听,船篷外还是静悄悄的,除了轻微的潺潺流水声,再没其它的。听了一会儿,王三儿在心里骂了一句,闭上眼睛接着再睡,可是,他这次再也睡不着了,在船篷里越躺越精神。想想刚才梦里那个女人的声音,王三儿觉得非常真实,不像是自己做的梦,于是心里忖摸着,保不齐河面上真有个女人落水了?话说这王三儿都二十好几的人了,到现在还打着光棍儿,对于女人落水这种事儿,他比谁都敏感,万一是个大闺女落水了呢,他这时候做件好人好事把大闺女救了起来,人家一看,这人不错,要以身相许,那他就不用再打光棍儿了。王三儿心里想的挺美,美滋滋的,鬼使神差地从船篷里爬了起来,点着船上的灯笼,提上灯笼出了船篷。船篷外面挺黑,王三儿提着灯笼朝河面照了照,河水里立刻映出出一个扭曲模糊的灯笼倒影,活像只鬼眼,看上去诡异森森的。王三儿借着灯笼光把蓬船附近这片水域来回瞅了瞅,河面上啥都没有,河水里黑乎乎、静悄悄的。王三儿顿时在心里骂自己白痴,想媳妇都想疯了,这大半夜的,哪儿来的大姑娘落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