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两边的实力



俺答是达延汗之孙、巴尔斯博罗特之子。他早年受封土默特万户,驻牧丰州滩(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与其兄济农衮必里克(吉囊)南征北战,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两年前,衮必里克死后,他成为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领袖。

昨年,俺答从青海归来后,便在八白室赠予俺答“土谢图彻辰汗”(意为可依靠的睿智之汗)之号。

于是野心更大,曾几次通书要求令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力求做到自给自足,并且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的有凝聚心。

被大明拒绝几次之后,大怒,相率挥兵南下,攻击明朝山西的朔州、石州一带,大掠三关而去。

劫掠是会上瘾的。

不但可以锻炼精兵,还可以掠夺巨大的财富。

最近的一处掠边是从山西进攻,入太原,兵至晋南。

而此次不同,直接袭击大同和宣府等地。

来势汹汹。

“有探子打探到大明的皇帝就在大同,还请土谢图彻辰汗允许孩儿领兵出击,给您抓来做头骨酒杯。”

满汗歹意气风发的下马跪请道。

“难怪周尚文在此地布置了这么多的兵力,只可惜大同巡抚换人了,若是龙大有还在,必报上次折损石天爵、满受秃、满客汉,肯切四人之仇。”

俺答咬牙切齿的看向黑山方向。

从大同进攻,那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只要能够越过黑山,在蒙古铁骑之下,就是一马平川。

两年前的那一次进攻大明,所取得的财物只够他的付出,但折损的将领却是不少。

打防守战,明军的优势很明显。

“若是你领兵,该用何种方法突入大同腹地?”

看了良久,俺这才收回视线询问道。

“山路说难走,却也不难走,只要能够调动大明守军疲于应付,总会出现破绽,咱们的铁骑速度快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出来。”

战术并不出奇。

在草原上,他们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发展壮大的。

对差不多一辈子都生活在马背上的人来说,只是本能而已。

“好,就按你说的去做,这次必定让大明接受咱们的通市。”

俺答的想法,和大多数的蒙古人不太一样,野心有,却更多的是能够和大明建立起来互市的目的。

“有哪位勇士,敢去给大明的皇帝送一份通市文书?”

“可汗,我等愿往。”

堡儿塞等三人立刻出列。

每个人都知道,只有和大明做生意,他们才能够得到比劫掠来的更多的收获。

可惜的是,大明并不愿意看到一个强盛起来的蒙古。

粮食,铁器,一概不流通。

如今的部落当中,谁的家中要是有一口铁锅的话,那么很快就会成为部落中的实权人物。

可见物资的匮乏,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另一边。

周尚文和宣大总督翁万达正在商量对策。

若大同没有皇帝坐镇的话,他们的许多计谋,都还可以施展,可如今不行。

只要敢坚壁清野。

蒙古人就敢一头扎进来,到时候近在尺尺的大同,就成了一座搬不走的孤城。

“报!”

“进来。”

一名士兵快步走了进来,手中还捧着一个长方形的盒子。

“将军,裕王殿下派遣属下前来送一样东西。”

来人呈上了盒子,还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本子递了过去。

“什么东西?”

周尚文很是好奇,已经快要打仗了,送盒子有什么用?

哪怕是一些刀剑也好啊。

再差他也可以多组织起来一些人来迎接敌人。

“一个单筒望眼镜,请将军在这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

望远镜是什么东西,周尚文不清楚,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对于裕王殿下送出来的每一样东西,都要签字的规矩,还是很明了的。

拿起毛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才打开了那个盒子。

“东西怎么用?”

一个看其来竹筒的玩意,不像火铳,也和竹筒酒不一样。

精巧的造型,让周尚文无处下手。

“将军,这个是要放在眼睛上看远处的东西的。”

来人边说,边示范了一遍,然后交给了周尚文。

上了年纪的周尚文也学着来人的动作,试了一下,立刻就是大吃一惊。

人老了,视力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周尚文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这么远的距离了。

“神器啊!裕王殿下送来了神器啊。”

周尚文突然凭着望远镜老泪纵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