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铅字之始-第2/3页





    用来打印的字模,有几千个就够用了。黑牛送来的铅块大约有一百多斤,杨铮又让栓子去城里收了些铜器,加上古记铁铺购来的熟铁料,主要原材料就算是齐备了。

    在动手之前,还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首先要留意的便是安全问题。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虽不是那种触之即死的烈性剧毒,可长期接触却对身体有许多坏处。杨铮设计了几款工具,又让月盈帮着做了几款手套、面罩之类的东西,最大程度避免皮肤接触和呼吸道侵入。

    与此配套的,还有选址问题。熔铸合金的事情,是绝不能在杨根发的院子里弄的。

    统合风向、水源等因素考虑,杨铮看上了村子西南角的一块地方。那里是村子的磨坊所在,北边不远处还临着牛棚。要把这两个地方搬走,得和老族长商量才行。

    杨正山听了杨铮的请求,倒没有反对,只问他:“你要用多大一块地方?”

    杨铮道:“有一间院子大小就够用了。”

    杨正山道:“那把磨坊挪了不就成了,干嘛还要挪牛棚?是嫌离牲口太近,味道不好闻么?”

    杨铮便给杨正山讲了一下铅的危害,说是怕时间长了牲口会得病。又说事情做起来,那块地方还可以建个工坊。时人对铅的危害还没有太多认识,他也不好说得太多,以免有危言耸听之嫌。

    杨正山听完,笑了笑说道:“你说这些我不太懂,你觉得该挪就挪吧。磨坊眼下也不用,你要在那院子里折腾随你。只是眼下上冻了,没办法动土,牲口挪走可没地方安置啊。”

    杨铮心想,冬季多为西北风,牛棚在磨坊的上风口,且离得还有些距离,应不会受到废气影响。便说道:“那就等明年天暖和了,再搬牛棚。”

    杨正山点头道:“成,你看着办。”

    对这个小曾孙,他是越发地满意了。这可不仅仅因为杨铮给他送来了取暖的炉子,更是因为他看得到,杨铮所做的事情并非只为了他自己。

    得了族长的首肯,杨铮便着手准备搭建熔炉。

    熔铸合金的量不会太大,所以不需要太大的炉子,但也不能太小,否则温度上不去。

    杨铮参照古记铁铺方炉的样式,设计了一款带顶子的熔炉,以求能提高热的利用率。由于磨坊离村子的塞墙有些近,为保证废气能散出去而不会积在村子中,他还加入了一个直立的长烟囱。烟囱下半截由泥土筑起,与熔炉连为一体,上半截用铁皮来做,顶部加个烟帽。

    这回试制合金,需要借助古记铁铺之处甚多。除了各种工具的打制以外,还需要燋当作燃料,并配了个小一些的鼓风轮。

    修筑熔炉于杨铮而言,纯属纸上谈兵,自是不敢托大,便把古成冶请来当顾问。古成冶看了杨铮设计的图纸,两人讨论了一番,而后杨铮根据古成冶的建议做了些修改。待推想无误,便动手建炉,这个过程仍需要古成冶的指导。

    冬天做泥水活有许多不便,好在此时天气尚未很冷,每日午时至申时还算暖和。村中的小伙子、大少年都被杨铮发动起来,去外面取土。照古成冶所说,将红土和观音土和在一起最为好用。杨家坪东边,过了黄瓜河,有一大片山上全是红土。观音土没有集中之处,一时也难以搜集太多,古成冶便让伙计从铁铺拉来了一小车。

    杨铮让黑娃、石头等人在杨根发处做活的事情,村里人都知道。因而这回杨铮一动员,各家都是积极响应,小伙伴们干活的热情也是相当高。你一筐、我一筐,不到半日就将土堆到了院子里。

    随后建炉之时,也是人人踊跃,虽然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人。好在从一开始,黑娃就给大家讲了规矩,是以人多却不乱,年纪小一些的都在远处看着,上手的都是二十上下的壮小伙。

    这般忙乱了两日,熔炉便算是搭建起来了。等铁铺那边将工具、烟囱、鼓风轮、燋等物制好送来,便可以点火试用了。

    古成冶这一回帮杨铮修建熔炉,在他家里住了两晚。闲时二人就聊些冶铁制器的事情,都有些收获心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