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被妻妾们连累的心宿君



    关于司空北辰的喜恶,梁氏只能依靠前生的事态推断,司空北辰原本钟情于卢婉苏,应是为卢氏的才华所打动,可后来,移情于王瀛姝,固然是因王瀛姝姣好的容貌,大约也总是听蓬莱君,她那时是王瀛姝的婆母,对于儿媳的才情不乏称赞,而江东顾氏到底还是在夺储之战中,献力于太子,太子认定王瀛姝在其间的功劳作用,也无可厚非。

    更关键的是,得不到的遗憾,总是胜于得逞后的……不过如此。

    梁氏对自己很了解。

    她没有倾国倾城的姿色,容貌只能算为中上,她还不具那些妖娆的风情,她其实非常厌恶那些以色侍人的姬妾之流,她认为做为贵族男子,区别于市井之徒的关键点就在于“灭人欲”,所爱重之人只能是明媒正娶的发妻,理应厌烦那些莺莺燕燕,后来事实证明这只是她的自以为,男人们啊,有如蜂蝶,蜂蝶可不会只为牡丹吸引,追香逐艳才是他们的天性。

    纵然清醒了,可她毕竟学不来那等的妖娆无格。

    上蔡梁氏的儿郎以勇武着称,连儿郎都不得琴棋书画的精培,女儿们又哪里会得才情风雅的培教呢?她能熟知各大世族的谍谱,在上蔡梁的女儿中已经算是出色了,她不会诗赋,不会琴画,根本与才女之名无缘,自然无法用这些所谓的才情争取太子的另眼相看。

    上回宫宴上,她当众对太子表白情意是逼于无奈,如果再以相思、爱慕的理由约见太子,任是她如何演绎情深款款,在太子看来,也必有如那些庸脂俗粉无聊的纠缠。

    梁氏只能另辟蹊迳,她要成为太子的智囊和谋士,她得让太子感知,纵然她为他倾心,可绝不会无缘无故的纠缠,必因是件正事,才会在婚前冒昧打扰。

    “殿下应当不会认为关于虞令丞一案,就真如表面那样简单吧?”梁氏在开场白后,紧跟着就提到了核心问题。

    司空北辰的眉头微蹙,这件事案于他而言可谓是个挫折,他完全曲解了父皇的用意,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还有瀛姝替他收拾残局,虽然没有保住虞栾的官职,不过在朝野间,他的一系列举措至少堵住了政敌们的嘴,赢得些许处事明正,而且虑事深远的佳评。

    “你在担心幕后黑手未查出,这件事案看似了结,但还存在后患么?”

    此时,两人站在一座佛塔前,两人间距离不算亲近,这是梁氏刻意保持的距离,她今日还没并没有盛妆打扮,妆容极其的普通,未抹额黄,不点笑靥,只是描了眉,涂了唇,衣着当然还是雍容华贵的风格,她高挑的身材,翊爽的气态,撑得起锦衣华服,不必再用精致的妆容附衬。

    她听太子口吻温和,心里的紧张感略减。

    “妾推断,殿下必有所疑,也必然审问过赵氏,但后来那样结案,应当是赵氏宁死不愿招供实情。”

    “没错,赵氏明知必死,但她一心求死,对指使她的人忠诚得很。”

    “赵氏一介风尘出身的红倌人,这样的人怎会忠贞?妾寻思着,她必是为人利匕,可她为何甘愿被利用,不惜一死也要陷害虞令丞?赵氏图的不是财利,就必然是为报私仇,而且利用她的人,也必然知道她视谁为仇敌。赵氏现在不足为虑了,可幕后黑手还未暴露,这个人,绝对不仅是针对后族,他真正想要加害的人是殿下。”

    司空北辰沉默着,他等着梁氏继续往下说。

    “如果指使赵氏的人是谢、贺、郑三姓,未免也太明显,妾更担心的是,这个幕后黑手是殿下绝对想不到的人。妾试着去查了查赵氏的底细,并没有太大的收获,只不过,她本是秦淮伎,妾猜测着,她也只会与秦淮伎之流的风尘女子交心,而心宿君府上的侍婢抱琴,从前也栖身于秦淮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