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124章



沈霁在代州任职的最后一年所干的阵仗最大的事,便是响应朝廷的号召,并获得朝廷的许可,在代州开办州学。

        办州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师资力量,还得要资金。好在随着矿产的产能提高,代州官府勉强能拨出一笔钱来修建州学。

        有人说她连自己的通判厅都不修,却花钱去修州学,纯粹是为了面子工程。

        沈霁并没有理会这样的言语,为了省钱,她先对周围的寺观下手,将那些人少、破败的寺观进行整合,把一部分僧人塞到别的寺院去,这样一来,就腾出了空的寺院。

        她再在离州府衙门不远处选了一座破败的寺庙,对寺庙进行修葺、翻新,给改成了代州州学。

        至于师资力量,她靠着平日与李云杳四处寻访结识的隐士人脉,说服了不少大儒到州学教书,还给他们请封了州学助教、教授等文学上的官职,让他们负责招生与教学管理工作。

        不仅如此,她还给赵老大上书,向赵老大要人才,比如今年的三百多名诸科及第者,——这次的录取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除了疆域的扩大、参加考试的人数变多了之外,也因各地州学的顺利建学需要更多的人才。

        赵老大让主管此事的卢多逊给她拨了俩人,人虽少,才学却不低。

        沈霁一看,一个是明经科的榜首,熟读大中小三经,即大经《礼记》《左氏春秋》;中经《毛诗》《周礼》《仪礼》;小经《周易》《尚书》《谷梁传》《公羊传》。

        明经科的考试需选《礼记》和《左氏春秋》其中之一为大经,而选了前者为大经,就得以《周礼》为中经,以《礼记》为小经,考试题目从这里面出;若以《左氏春秋》为大经,则以《谷梁传》《公羊传》为中、小经。不管选哪个,都得加《孝经》《论语》、时务策三道。

        因对时务策的要求颇高,因此明经科最后及第的人出身等同进士科。

        眼下来的是明经科榜首,足可见其才学之高,搞得沈霁都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这尊大佛放在代州小小州学是屈才了。

        不过对方却不觉得委屈,反而还十分高兴,说他一直都很仰慕沈霁和李云杳的才学,能在代州州学建学之初就来这儿负责教学工作,是再荣幸不过的事情了。

        沈霁:“???”

        她娘子有才名在外,她是知道的,可她有什么才学?

        后来她才知道李云杳的“云遮居士”的马甲不知怎的掉了,她平日所写的文章被沈霁夹杂在一些文集里出版后,名声逐渐为人所知晓,马甲一掉,大家才知道云遮居士竟然是女子,而且还是备受赵老大夸赞的才女!

        至于沈霁,其实是附带的。

        沈霁:“……”

        沈霁跟李云杳偷偷嘀咕:“肯定是官家揭了你的马甲!”

        赵老大知道李云杳的马甲是前几次,沈霁在捣腾文集时,悄咪咪加上去,结果被赵老大发问,沈霁才如实相告的。这个马甲,连窦説、薛吉等人都不知道呢,所以是谁爆的马甲,一目了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