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不血刃



  ,明末:帝国崛起

  能够成为高官的在这个时代就没有傻子,能够成为带兵大将的就算粗鄙,帐中也不可能没有拾遗补缺的幕僚。

  这些可都是聪明人,但是聪明人最容易多想。

  对于冯恺如此反常的军事调动,聪明人自然会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几乎大同小异。

  不是冯恺不重视南方,而是冯恺认定一万三千兵马对付南方诸军绰绰有余!

  对于南方诸将而言是不是很屈辱?屈辱个屁……

  冯恺可是能干翻张献忠,逼的李定国和李自成不敢争锋,只敢一个逃往西域,一个下海的狠人。

  对了,还有那个原本号称大明最强悍的武装力量,拥有五千关宁铁骑的吴三桂,也被吓的逃去了东南,如今估计还在深山老林里面和东南那些小国捉迷藏呢。

  满清那么强,洪承畴统率大明十几万军队遭遇松山之败,以至于丧尽边军精锐,李自成纵横天下十几年,大明帝国都可以说亡在了这巨贼手里,可一片石一战,杀的李自成二十万大军如丧家之犬。

  连那般强悍的满清都迫于武锐军之威,最终舍弃一切逃出了关,南方这些连李自成都不是对手的军队还妄图抗衡武锐军?

  鸡蛋碰石头都不带这么碰的。

  所以南下军队当真是如势如破竹,早被建奴羞辱的毫无斗志的刘泽清还没等武锐军抵达济南,梁岚就收到了刘泽清的降书,至此山东抵定!

  只剩下三万人马的左梦庚本打算南下逃去福建,毕竟襄阳离冯恺的地盘实在太近了,近到估计用不了半年就得被包围。

  左梦庚自然知道,冯恺派遣大将入驻河南、湖南、陕西和湖北,其中驻守湖北的武锐军大将名叫简傲,这厮带了两千兵马到了宜昌之后,立即发布征兵令,征兵两万!

  左部兵马至少四五千竟然跑去宜昌投了武锐军。

  而他左梦庚即便事后知道都不敢派兵去管,否则必然哗变!

  可也正因此事暴露了左梦庚软弱的本性,左部越来越多的部将选择背弃。

  就在左梦庚惶惶不可终日,打算率领本部最忠心的三万人马南下之际,冯恺的招降信到了。

  信中恩威并施,阐明当前形势,明确无误告诉左梦庚,武锐军即将大举南下,发起统一天下之战,任何妄图阻止天下一统之人,必然会在武锐军征讨之下成为飞灰!

  念在其父左良玉这些年征剿流寇颇有功勋的份上,力劝左梦庚弃暗投明,若改弦易撤归于光统朝,不失封侯之位!

  左梦庚就算软弱可也不傻,听取幕僚建议之后,对于天下形势已然有了最基本的判断。

  这个判断就是武锐军兵出山海关与满清决一死战,若胜,天下必归于冯恺,若败,就算武锐军元气大伤,左部也绝非其敌手,至于苟安于南京的弘光朝廷,不管谁胜谁败,覆灭都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若是想当弘光帝的忠臣良将,那就要做好殉葬的准备,若不想……

  若是不想死,左部还有两条出路,其一学李定国、李自成或者吴三桂那样率领本部人马离开华夏,不管是出海还是去西域甚至去草原都不是不可以,但是总之一点,不归顺冯恺,在华夏就绝对不会有活路。

  第二点自然就是归顺,但是冯恺此人究竟会不会卸磨杀驴谁都没办法保证,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如今还有用的着左部的地方,若是没了,左部被收剿兵权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左梦庚确实没他老子那么圆滑和硬气,但是软弱不代表优柔寡断,仅仅一个晚上,熬了一夜眼睛通红的左梦庚就做出了决定。

  降!

  之所以降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他乃至麾下部卒都是土生土长的汉人,若是远离故土,这三万人最后能剩下多少,谁也说不清。

  左部和李定国、李自成不一样,这两个家伙都是十足的流寇,一个掘了大明皇帝的祖坟,一个逼死了崇祯皇帝,完完全全就是巨寇中的巨寇。

  对于他们自身乃至麾下贼寇而言,他们这些年作的孽实在太多太多了,说是天怒人怨都不为过,他们可以降,但是必须要做好被冯恺清算的准备!

  其部也是一样,天下不稳一切不提,一旦天下大定,鬼知道皇帝会不会一一甄别,给这些年死在流寇手里的无辜百姓报仇,进而获取天下民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