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九章 刺



  恋上你看书网,明末:帝国崛起

  失去燕云的大宋虽然因为商业兴盛而富裕,但是缺少骑兵就只能一直处于防守的弱势地位,甚至不惜向辽国乃至西夏那样的小国缴纳岁币以图苟安。

  没有骑兵的代价是什么?是在一场战役当中如果胜了却没有办法扩大战果,也就没有所谓的大胜。

  而一旦战败,人跑不过战马,最终一场小败都可能会成为席卷全军的溃败。

  战争的本质本身就不是在一场面对面的战斗当中杀戮多少敌人,而是在取胜之后如何最大程度给予敌人以重创。

  冯恺岂能看不透这么浅显的一点,所以他必须要有一支独立的骑兵营,骑兵营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追击,为了扩大战果,最好能一次性将败退的敌人杀到残废。

  骑兵和步兵还不一样,步兵可以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来达到令行禁止,可以把每一个战士练成机器人,在接受命令的时候形成下意识的行为。

  如此一来,依靠坚固的步兵阵势,就算没有真正亲临过战场,可只要能端起手中的枪,能像训练时候那样稳稳的发射,那么就能够成为好兵精兵。

  但是骑兵不一样,骑兵是要追击包抄,移动作战的,这也就难免会和敌军短兵交锋,他们对于临战经验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要比步兵高的多,不通过战场上几次真刀真枪的厮杀,骑兵永远不可能完成质上的蜕变。

  因此这次大营在抵挡住敌骑疯狂的扑击之后,冯恺果断下令梁岚率骑兵出击,目的就是练兵。

  也是为了检验一下火枪骑兵在战场上的运用效率,如今看来效果还不错。

  只不过上千的阵亡和重伤让冯恺心口隐隐作痛,这可是他几年间倾尽心血练出来的骑兵呐,仅仅一战就战损了接近一成,要是不心疼才叫有鬼。

  不过……

  和战果比起来,似乎又不值一提。

  “此番我军共阵毙敌军一万三千余,其中重伤两千俘虏已经尽数格杀,俘虏三千两百三十八人,其中包括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百七十三人……”

  冯恺沉声喝道:“押到西安城下枪毙!关宁铁骑全部放了,就算吴三桂手下留情的报酬。”

  徐老五应下,脸上却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这哪里是给吴三桂报酬,纯粹就是给姓吴的添堵。

  想想看,这一次阿济格五万骑兵冲营,最终折损近两万,损失之大,估计从老奴努尔哈赤算起都不曾有过如此大败,甚至就连阿济格自己都身负重伤,能不能挺过去都很难说的很。

  遭遇如此惨败,满清会如何处置阿济格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想象那些损失最惨的蒙古王公必然担忧到极致,他们肯定最怕的就是下一次会不会继续被驱使来啃武锐军这块根本啃不动的硬骨头。

  这个时候要是得知自己麾下的勇士们被处决,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被释放,他们会怎么想?

  英明一点或许会认定这是武锐军的离间计,毕竟这做的也太明显了,可那又如何?

  这就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就是一根刺,深深的埋在阿济格等满清王公的心里,从今往后,吴三桂还想获得清国的信任,那纯属是做梦。

  谷荳

  在清国得不到信任就必然会被排挤和边缘化,如果哪一天关宁铁骑死的差不多了,吴三桂没了利用价值,会是什么下场?

  相信吴三桂自己心里都会有一杆秤来衡量衡量,那么现在他会如何抉择……

  不过这根刺最终会有多大的效用不管,如今在西安城下发生的一幕足以让大顺西安驻军色变。

  现如今城头上的李过脸色已然苍白如雪。

  昨天那一场几乎算是发生在椅眼皮子都大战,李过对于过程和结局一清二楚,说实话,和满清战斗的次数不算少,几乎每一个大顺军的高级将领都非常清晰的感受过满清骑兵的战斗力是何等的强悍。

  在李过看来,五万大军突然间绕过西安对武锐军发起突袭,这将会是一场惨烈到极致的恶战,最终的战局很有可能是武锐军彻底被击溃,冯恺十有**会是仓皇率领残部逃回四川苟延残喘。

  就算冯恺最后扛住了满清的突袭,最终也一定是损失惨重,没准那个时候认清战场残酷和满清战力的冯恺就会积极的向大顺寻求同盟对抗满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