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武伊鸣怀孕



  武伊鸣把想法写下来,韵蓉没多久就收到了,看着武伊鸣的销售计划,韵蓉觉得武伊鸣这样的确实适合经商。

  然后韵蓉就吩咐下去,自行车厂第一批生产的汽车务必要让外表看起来华丽,贵重。

  武伊鸣的计划也简单,自行车卖的就是那个技术,只要有技术,人工和材料其实花费不太多,武伊鸣是打算造一批看起来非富即贵才能用的自行车。

  自行车在拍卖之前,要先把众人的胃口吊起来,比如说,皇室之人当众演示自行车的骑法,再比如,选几辆赏赐给有功之臣之类的。

  只要把名声打响,到时候再放出消息,到时候不怕拍卖会拍不出银子。

  一年过去了,书局在朱涛的建工之下,已经建成,里面也陆陆续续开始内部装修,毕竟是读书的地方,还是要有些讲究的。

  读书使人清明,读书的地方必然也要看着敞亮,开阔。

  书局内部开始装修,同时朱涛开始配合翰林院收集书籍,并且将书籍分门别类整理出来,这个书局按照胤禛的意思,那就是要集天下尽可能。

  胤禛当初给朱涛的目标就是,里面书越多越好。

  收集书籍不是一件小事,古代人重视读书,重视书籍,而且读书很多时候讲究一个底蕴,这个底蕴的意思是诗书传家,意思就是越有底蕴的人家家里藏书就越丰富,不仅世面上的书籍,还有各种孤本藏本之类的。

  种类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书籍上面大多都是祖辈有才能之人的注解,这才是求之不得的财富。

  读书人的书都格外珍贵,一般人都不会轻易赠人,所以这批书其实并不是太好集。

  最后没办法,朱涛让人在报纸上宣传,看看有没有愿意捐书。

  结果有些出乎朱涛的意料,愿意捐书的人还不少,上面的注解虽然比不上大儒,但是对于一些寒门子弟却是够用的,至少比一些乡野的秀才公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武伊鸣倒是听闻过这个书局,她没对朱涛怀疑什么,以为是皇上弄出来的。

  她查了账本上的银钱,所以命人给教育局送了一百万两,说是给书局买书用。

  朱涛接到这份银子,旁的想法没有,就是觉得这武氏百货商店的人很是聪明,一百万两看武氏百货商店拿出来丝毫不心疼的样子,朱涛便知道这些银两对他们来说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一百万两今后可是用来买书的,这些书放在书局,供读书人用。

  这事回头再一宣传,这武氏百货商店这些年或许不显,但是读书人总归有那么些有本事的,将来哪怕说道一两句铺子的好,必然也够铺子回本的了。

  再者,这书局是朝廷做主修建的,可想而知,武氏铺子在朝廷哪里也会挂上号。

  同时也能得了现在读书人的称赞,毕竟捐书给书局,这确实善举。

  朱涛也十分厚道,既然人家舍得银子,他也就舍得自己的脸面,于是去宣传部哪儿的同僚喝茶,接下来好一段时间都在宣传武氏铺子的美名。

  武氏百货店不缺人流,但是好名声也不嫌多不是。

  再说了,她既然给了银子,也没说不求回报,她可没那么高尚的想法。

  这事胤禛和韵蓉都听说了,对武伊鸣的做法没什么意见,既然她愿意拿出来银子,胤禛和韵蓉也不怕她太过盛名就是了。

  正好,这个时候自行车已经有了生产力,每个月能出一百辆自行车,前几个月胤禛和韵蓉配合着,将这自行车的身价抬高了,韵蓉给自己娘家赏赐一辆,胤禛也给富察家赏赐辆。

  啵啵的老师张英家赏赐一辆……等朝中比较受重用的大臣都得了一辆自行车,甚至朱涛也得了一辆,他自然知道如今这个时代按照历史的进成,必然不可能出现自行车。

  除了朝中重臣,宗室基本上也都得了自行车赏赐,胤禛名义上那几个亲兄弟,没人家里都得了两辆赏赐。

  胤禛不光赏赐了,还在宫里特准备了一处,里面地面用水泥抹平,什么平整,里面大约有三十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外观看起来倒是十分普通,比不得赏赐出去的那些华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