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自行车



  宣传部接到皇上的暗示,很快就给落实下来了。

  所以最新的报纸都在夸赞官员仁义,知道大清国库是百姓的血汗银子,借了应急,解了燃眉之急后便想法子还欠款,着实让人敬佩。

  这件事做完,胤禛让人把这份银子单独拿出来,根据银子的数目,胤禛让人拟订了修建书院的计划。

  京城八旗子弟众多,是个上学的更是不少,当然这个不少不能跟现代比,毕竟人口基数也不一样不是。

  胤禛按照计划,打算先修建八所书院。

  其中四所用来给八旗子弟开蒙用的,不用他们花银子读书,甚至还免了他们的伙食,但是朝廷以前许诺给八旗的银子自然就没了。

  另外四所中其二是用来给给那些读书没天分的因材施教,教他们些谋生的手段,有些类似于职业技术院校,最后两个书院,是用来安置那些读书上有天分的人。

  因为八旗子弟善读书之人不多,所以胤禛打算把其中一个书院用来对汉人学子开放,同样是免费,但是对他们要求同样很高就是了。

  按照科举考试的标准,京城户籍的学子才能参加,而且最低也要有秀才功名才能参加选拔考试。

  当然了,进去的学子确实成绩连续五次排在后一百名,那就不能再继续在使用书院的资源。

  胤禛有了这样的打算,便命人叫来了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和朱涛。

  本来胤禛还打算把宣传部叫过来,但是想了一下,如今事情还未有定论,先把计划定下来再说。

  四个人,四个部门。

  胤禛麻溜的分配了任务,工部尚书和朱涛一起负责书院的修建,至于修建成什么样,工部负责实施修建事宜。

  朱涛除了这些还要负责后续的选拔,毕竟教育部必然要管这些的,至于礼部,自然负责出卷子,教育部的责任,但是教育部如今大多都是年轻人,出卷子不服众,所以这事还需要礼部出面。

  当然了,后续这项任务后续自然要交给教育部来做。

  至于户部,那就更简单了,就是负责合算账目,户部从国库拿银子。

  其他人对皇上这想一出是一出的做法已经习惯了,朱涛所在的教育部就是胤禛想一出来的,只是朱涛如今在心里不断吐槽,皇上他确实是穿越的没错吧。

  书局、书院……哪怕他是个历史白痴也明白皇上肯定有些奇遇就是了。

  胤禛把这事跟韵蓉说了,韵蓉没啥意见,读书明理明是非,这个道理韵蓉懂。

  “你跟我说了个好消息,我也跟你说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其实胤禛有些猜测,毕竟韵蓉最近忙什么她还是清楚的,不过他还是一脸疑惑的看着韵蓉问道。

  韵蓉笑着说:“自行车我做出来三个成品。”

  自行车胤禛还是见过的,那是自行车在华夏这片土地不叫自行车,叫洋车子,听名字就知道其来历,从西洋传来过来的。

  民国时期的洋车子属于奢饰品,拥有的人家必然都是富贵人家。

  胤禛笑着说:“恭喜夫人,得偿所愿。”

  韵蓉欢喜自然是真的。

  对韵蓉来说,自行车的构造不难,但是难得地方在于材料不达标,零件不达标。

  如今大清已经开始发展一些材料冶炼技术,可是毕竟技术还是有限,尤其靠着韵蓉一个人,所以自行车若是材料用的不对,寿命太短,存在的没意义。

  若说只有材料还好,毕竟韵蓉有技术,大不了多培养着时间也能补上短板,最难的地方就在于零件方面。

  自行车看起来构造简单,但是里面大大小小的零件也是不小的,韵蓉的实验室还好,零件还能找到,可是自行车要面世,必然不可能全部指望她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零件的制作非常重要,为此韵蓉特意组装了不少可以生产零件的机床。

  这些机床用的材料不错,若是足够的话,建个厂房,弄个流水线也是可以的。

  “这自行车需要的零件我已经画了工笔图,该如何组装我也已经给了详细的助解,一般工匠若是识字必然看得懂,到时候选一处厂房,多备些机床,到时候这自行车就能自行生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