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汪剑通



  嘉佑八年三月二十九,皇帝赵祯驾崩,庙号仁宗。

  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西京洛阳,焚烧纸钱的烟雾遮得天日无光。

  就连蓝田的山沟里也有妇孺老弱头戴纸糊的孝帽,哀哀哭泣。

  吕老太爷接到消息的那一刻,嘴唇抖动得无法闭合。

  仁宗皇帝啊,可算是迄今为止,对百姓最为宽仁温和的皇帝了,在位四十年,整个大宋为之文化荟萃。名臣辈出。

  可是这皇帝对自己也是真苛刻,平生不尚奢华,身后却连一子也无,只能从宗室中寻找一位继承人。

  老天爷不公啊。

  悲痛之余,吕老太爷做了一个决定,要赴京吊唁,并命吕大临和王磊陪同前往。

  吕大临作陪,亲儿子,那是题中应有之意。

  王磊作为一个见习门客之类的角色,居然也能作陪,不得不说是他自己表现优异所致了。

  短短的两个月,王磊在吕氏家学的进步飞快。

  不但飞快地学会了识文断字、四书五经也已经全都烂熟于胸。

  实际上,这根本没什么可惊讶的。

  如果王磊两个月熟读不了才是笑话了。

  毕竟,他拥有霍华德、托尼、李国凯这样的天才头脑,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比此时的宋代人高出几个数量级。

  三月中,一篇像模像样仿制科举的策论直接惊艳了吕老太爷。

  二十六岁学文,三月成才,这已经不能用惊艳和天才来形容,简直可以成为妖孽了。

  与王磊相比,二十七才学文的苏老泉连给他提鞋都不配。

  就连吕氏四兄弟中以聪颖著称的吕大临,从发蒙到能作文也整整过了三年。

  吕老太爷不由得对王磊开始刮目相看。

  本来以为不过是当初抗击西贼的一个普通热血农人,再加上有千里送家书的交情,所以才放在家里当一个伴吕大临读书的角色。

  想不到这是无心插柳,吕家竟然又要出一个人才了。

  按照此时的规矩,即使王磊以后再发达,他发蒙是从吕家出来的,便永远就会打上吕家的烙印。

  因此,吕老太爷这次入京带上王磊便顺理成章了,为了表示亲近,还亲自给王磊取了一个表字,叫做怀来。

  这个表字取自郑玄《说文》:“槐之言槐也,怀来人于此。”

  乔三槐的名字看似大俗,其实大雅,非常了不起,古代面三槐者为三公,槐鼎指的是高官。

  金老爷子当时给乔三槐取这个名字,不知道是不是就暗示了什么。

  但对王磊来说,名和字都无所谓,父母赐名,师长赐字,都是大恩,当深深报答。

  去汴京,王磊自然非常愿意,事实上,这件事情,自从他当日从潼关出发西行便开始谋划了。

  但那个时候的自己,只是一个农人,去了也没什么大用。

  所以他思考来思考去,便为自己找了这样一个捷径。

  本来还发愁如何与吕家打上交道,想不到鹰愁峡的事情反而起到了奇效。

  那么,从此刻开始,王磊终于踏上了他梦想中的那条路,那条能够一劳永逸完美完成任务的道路。

  从蓝田出发,不过三日,便到了潼关。

  吕老太爷见了乔峰,甚是喜欢,直接给了一个价值千金的玉佩。

  吕大临也是拉着乔峰的手,喜欢的不得了,因为实在是虎头虎脑太好看了。

  孙二娘没见过什么大人物,手足无措,王磊轻轻地安慰她,说是自己现在也是读书人了,不日就要上京,以后家里会越来越好。

  刹那间,无数泪水从孙二娘眼中涌出。

  在最荒唐的梦里,她都不敢做梦自家男人能有这样的一天,舞枪弄棒不过是常人所能,而舞文弄墨的世上人又能有几个。

  再看吕家的权势,她明白自己终于要脱身于底层的阶级了。

  在家中盘桓了一日,好好逗弄了一天乔峰,这个刚刚会爬会坐的家伙已经离不开王磊了。

  叮嘱孙二娘不可溺爱乔峰,要严加管教,孙二娘欣然应允。

  原著中乔家夫妇乃是底层,对于忽然接到这样一个儿子,自然是供着都来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