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团队里最软的妹



  一般他们密集阵小队携带的弹药物资,只够保持5到30分钟的持续火力。所以密集阵展开完毕,一半的小队成员,在记住自己密集阵展开的位置后,就要分头去找战场后勤,用拖车、肩包把弹药跟燃料拉回来。

  白莫邪见过的文学作品中,说机枪扫射是“撒水”,如同“泼水”般的弹雨……但用在艾米莉亚平原密集阵火力上,还不足以描述。

  每分钟万发的密集阵,上万近十万台,两边的消耗量,一亿发子弹以秒为单位发射出去。

  26公里长的火线,两端一起对中间天际斜射,确认弹道的曳光弹,全线在空中交叉,连成线、结成片、铺成面、覆盖整个世界,拦截击爆的炮弹、火箭弹,使得半空如同悬浮了一跳火红的岩浆火焰河一般。齐射这一瞬的视觉冲击,让人感觉就算是神过来,也能杀给你看。

  白莫邪来到未来世界后,玩过不少古代枪战虚拟实境游戏,由于并非电磁武器,也没有动力服来自动抵消后坐力,所以射击的手感都是越打越飘,需要“压枪”,而曳光弹的目的,就是在黑暗、大雾环境中确认枪弹的弹道、命中、着弹点,对于高射速枪械来说,直接肉眼看曳光来确认射击线,比用任何瞄具瞄准都更加实在,就射击效果来说只会越打越准。

  当然曳光弹的缺点也是容易暴露自己的目标,会引来密集火炮打击,所以战术是多组密集阵排组,交替掩护转移阵地,在堑壕内进行机动。

  现实中没有“压枪”这个说法,因为实战中要控制的因素,不止电子游戏里模拟的开火后坐力,要想提高命中率,涉及到士兵全身与枪械的协调,人机效率、人体工程学。军中对射击姿态,叫“据枪”,步枪射击据枪。

  战争真是充满技术,白莫邪意识到,艾米莉亚平原不再是一声哨响,就冲锋拿命去填的战场了。

  就拿电力驱动的移动碉堡来说,一种前面满满尖刺的复合斜面装甲防具,厚度到达半米。正面看起来像是座5米大小的,只有半个球的冰雪小屋,一块块冰砖,是模块化的复合装甲,除了战损时快速更换外,还可以根据战斗需要增减装甲厚度,而最外层的凸起尖刺,其实是尖头带有定向炸药的反导弹、大口径炮弹的反应装甲模块。

  一个士兵进行操作,自带履带跟稳定机械足,后面拖着一条装甲电缆提供电力,有点实战人体外骨骼的味道了,半球屋顶内,可以掩护住两架密集阵,装甲模块拆下四块相邻的,就是一个密集阵火神炮平射射击扣。

  密集阵进行平射,对正前方扇形进行火力压制,反火箭筒、流弹、火炮平射,光靠结构,可是硬抗不住持续穿甲攻击的。

  同时,移动碉堡后面还会再跟一串步兵一起前进,时不时侧面探头进行攻击,又或者就地挖掘设置迫击炮阵地,这样就组成了一支强攻队伍。虽然确实会吸引大量敌人火力,但它本来的目的就是吸引火力,这样其它方向冲锋的散兵就相对安全了。而凯联方面又不得不集火攻击移动碉堡,让它安然推进,压到脸上来……

  进攻防御双方都充满了科学技术,然而这都是专门的,用来同类相残的科技,除了杀人外以外,没有任何其它用途。技术带来的对同类高效率的屠杀,一旦要害中弹,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痛苦。

  6日天亮的时候,旁约打下来了凯联两条堑壕,凯联方面的对空密集阵火力明显低了一个档次,到来的后果就是旁约有越来越多的炮弹能精确落到他们头上了。

  于是晚些时候,凯联最后一条堑壕中的部队展开了最后的反扑,祭出了同样的机动护盾跟移动碉堡,试图趁旁约方面刚占领堑壕,锐气刚过,没有休整,后劲不足的空档夺回丢失的堑壕……

  然而从5日就开始跑马拉松,又打了一天一夜,攻下了两条堑壕,向前推进了差不多600米的旁约哀兵方面,非但没有显露出疲态,反而越战越勇,陷入了一种亢奋的癫狂之中,完全没有停下进攻脚步的意思。

  于是艾米莉亚平原上最激烈的一场绞肉对冲,一直打到了7日天蒙蒙亮。期间旁约跟凯联又向火线支援了合集200来万的步兵,双方各自跑完19公里交通壕,成功抵达前线的大约有150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