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陆战



  重型装甲炮塔顶部,还会覆盖一层主动反应装甲,这种样式的坦克,完全是为大集团平原强攻而设计的,完全放弃了野战跟巷战,就是没有考虑1000辆以下作战的场景。

  这种正前面顶部厚重装甲的主战坦克,拉开战斗冲锋距离,间距10米的一字长蛇阵型,数据上1000辆就能占据整个10公里宽的战场正面,实际上由于主炮射程,能占领20公里甚至更宽。

  拜媞塔现代坦克作战思路简单粗暴——只要我数量够大,填满整个战场,那就不存暴露侧翼的问题。

  乌压压的主战坦克集群,就如同一面钢铁城墙一般,轰隆隆高速笔直碾压过来,一切单兵使用的的反装甲武器统统失效,光心理跟视觉上的压力,就足以压垮敌人。

  那么是不是只要冲锋穿插进钢铁城墙之中,就可以无忧无虑攻击每辆坦克的薄弱侧面装甲,疯狂收割了呢?

  之后的战斗给出了答案——不提协同作战的步兵部队,这是一堵会加速、减速,变化站位的城墙,敌人发动反冲锋,我方不会停车就地精确炮击的吗?一万米的有效射程,千辆坦克的密集火力,敌人冲得越过死的越快,因为距离越近就意味能参与集火的坦克越多。

  主战坦克对战,又是战列对炮,如同排枪对线,坦克前后排伸缩着隔着万米互轰,冲锋的都是敢死队。

  当然这一切是建立能开始对炮,快速推进到敌人阵前的前提上,如果在那地狱19公里,路上就被过饱和炮火轰趴窝,一切都是白搭。

  所以为了能让坦克快速飙过这19公里,第一阶段的时候,步兵前期引导工作十分总要——画面中,两名背着信标下车的士兵,蹒跚来到反坦克坑前,把两根打开开关的信标间隔三步,插在坑前。

  信标会笔直朝天散射出一圈激光,就算没有特殊的镜片,在人工迷雾之中,也会散射出肉眼就能观察到的光柱。不一会儿,就出现了白莫邪感叹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的景象,从卫星上看下去,整片战场开始亮起淡蓝色的粒子特效光柱,加上爆炸光效,真是RGB光污染爆棚,场面看起来就十分科幻。

  有一说一,拜媞塔战场这样的战场,比之白莫邪见过的银河帝国、坟场战场都更有科幻味道……毕竟信息战,内外信息屏蔽先不说,就算获取了任何信息,也都是直接在每个人的视网膜上、头盔里投影,第三人观察者视角看过去,整个战场上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一丝人为痕迹、一丁点人造光芒,没有任何有信息。

  下车来的步兵检查完一个坑之后,随便四处看看,多带两根信标,就是以防万一的。

  一般过个三、五分钟,放他们下来卡车,如果没有不幸中奖的话,就会绕一圈回来接走他们,要不然他们就只能原地等待,搭上其它的卡车……不断的敌人炮击,只有一个下去后上不来了的反坦克坑,正常人没有愿意待在这种原地的,基本都是看见车就上。

  在大军团行动,就比如现在,十万车辆一起刚刚开始冲锋,运兵车基本不会回头接人,反正回头一般也找不到人,自己的士兵早上别人的车了。

  而对于班排来说,也不介意这样的减员,反正只要前进,迟早可以捡到别人班排里士兵,都是同样执行排障任务的或者幸存下来的……

  至于为什么到了8日还在插标识,前面5、6、7三天干什么去了呢?

  这个问题翻前面的录像也可以获得答案。

  5、6日发动攻击的百万人,是纯步兵发动突击,翻出战壕顶着炮弹进行冲锋,冲锋发起点是在旁约人工河前面19公里第一线——大军驻防交火线,就是38公里地狱炮击区的中线,两边都是三条堑壕,士兵在堑壕里进行驻扎防守。

  各方身后的19公里,可以称为“堑壕地带的纵深”,有过去交战留下的堑壕跟防御工事,但一般不会长期驻扎士兵,因为没有必要……

  在5日姆瓦萨亚还在流星火雨的时候,旁约总司令部就确定要在核心地面战场,艾米莉亚平原这边发动总攻击了。

  当天下午,以姆瓦萨亚士兵为主的步兵兵团,从旁约方人工河后兵营出发,进入对岸的交通壕之中,步行急行军前往前方19公里外的火线堑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