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有答



  “益州的信?”

  几日后张裕已经回到了顾宅,还带来了张津的信件。

  信件写了很多,唠唠叨叨的一堆家常,还包括他在益州都做了些什么。

  彼时顾瑜在院中晒太阳,旁边的四语和铃兰正在翻花绳,听到益州来信停下了手中的活动。

  “是的。”张裕呈上信件。

  顾瑜接过,随着阅读心情也越来越好。

  “似乎有好消息?”铃兰问道。

  顾瑜点点头,然后说:“信上说,他已经和益州的官员商定了他救助出来的地方都可以免费使用五年。”

  这算什么好消息?益州现在一片破败还能做生意吗?铃兰不解。

  “当然能。土地救回来了,人民救回来了,陛下贤明,自然要出一系列扶植政策。别忘了,之前沈相公就说过减免整个蜀郡的赋税。”

  而且不止在此,张津已经掌握了整个益州。

  单单是新府尹的通融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张津后边的一系列措施。

  因为鼓动了一票人去救助水灾的原因,益州原本修缮城墙的民众纷纷得知了救助水灾给粮食和钱的事,纷纷蠢蠢欲动。

  一开始只是偷偷摸摸跑到刘起这里探口信,结果发现张小郎君来者不拒之后便大批大批到坝上帮忙。

  不过后来这些人因为是刘起“私自”同意的,所以只能分一些粮食吃,不能得到银钱。

  一些人打了退堂鼓,但是大多数人还是留下来了,毕竟朝廷的粮食已经逾期很久了,朝中的“大人们”似乎已经忘了蜀郡还未从灾情中拯救出来。

  “其实这事我示意的,总觉得这样有些黑心……”张津信中这样写道。

  “不过我毕竟是个商人。”张津随后又这样解释道。

  顾瑜看到这里又笑了,这人是怕自己觉得他不好吗?

  能在这个时候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堤坝的修建速度越来越快了。”张津信中写道。

  因为人手充足的原因,原本计划的三条渠再有半个月就可以修建好了,距离张津写信过去了又五六日,也就是说下封信送过去堤坝就能修好了。

  解决了水患,益州西边的城池也能救回来,不知道那里的人是生是死。

  顾瑜叹了口气,不过这个时候忧国忧民也没有什么用处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好好打听一下朝廷下一步要做什么。

  “去问一下……渡会大师可有空。”顾瑜说道。

  铃兰似乎没有听清,问谁?渡会?那个求名求利的和尚?

  “是渡会……大师吗?”铃兰不确信地问了一遍。

  “是的,让人去白马寺问问他。”顾瑜重复道。

  奇怪?怎么突然想起问渡会……不过郡主不是一般小孩子,她说什么做什么就是了。

  铃兰想着,领命退下。

  晚上的时候铃兰坐马车回来了,悄悄附耳说道:“渡会说娘子可以明日去白马寺拜佛,明日白马寺有佛会,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去朝拜。”

  换句话说就是去了也行踪也不会引起怀疑。

  看来这个和尚果然心思很多。

  顾瑜满意地点点头,挥退铃兰。

  一旁站着的甘娘子没有任何被忽视的感觉,只沉稳地站在一旁。

  翌日顾瑜一早就前往了白马寺,陪同的只有铃兰,外加张全和张裕赶车。

  甘娘子没一会儿也出门了。

  “是要去宫里吗?要备马车吗?”古伯随口问道。

  甘娘子点点头:“劳烦古伯了。”

  “劳烦大师了。”铃兰神色怪异地说道。

  上次渡会的要求被顾瑜驳回,虽然顾宅别人不知道,她可是在旁边听全了的,当时甚至有些不客气地让古伯不要在放渡会进门。

  渡会自然是听得到的,果然没有再到顾宅拜会。

  没想到用得上他的时候这么快就到了……

  虽然昨日渡会让小沙弥传话同意见娘子,但谁知道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已经见识过渡会求名求利嘴脸的铃兰觉得渡会会答应就是为了看顾瑜吃瘪,或者有别的阴谋。

  但是铃兰又猜错了,渡会的反应就像从未被顾家赶出来,依然微笑,因为相貌英俊他看起来一脸出尘绝逸,平和又宁静……就像渡会第一次在天街祭祀那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