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有问



  香炉里的烟雾一缕缕向上飘去,屋子里弥漫着名贵香料的味道,太监们宫女们里里外外整齐分布着,没有人敢多言语。

  屋子里当今圣人正坐在矮桌上品茶,侧边的矮桌上是僧人渡会,同样在品茶。

  “如大师所说,朕的梦魇果然没有再犯。”圣人表情温和,带着不常见的平易近人。

  一旁候着的大太监心想:整个大周也就渡会大师能获此殊荣了。

  “然。”金口玉言的渡会没有谦虚圣人谬赞,也没有夸赞自己的功劳。

  圣人没有斥责渡会无礼或者装神弄鬼,而是继续平和说道:“朕听闻大师频频造访平西郡主府,可是有何不妥?”

  渡会微微一笑:“此乃天机。”

  圣人的表情略微遗憾。

  “不过……”渡会吊起皇帝的胃口,继而说道:“圣人乃天子,知道也无妨。”

  圣人果然饶有兴趣地看着他。

  “如来托梦诲我神谕,平西郡主乃是福果,可令大周繁荣昌盛。”

  繁荣昌盛?

  圣人不解:“自她来京,又是地动又是瘟疫,怎会是福果?”

  渡会继续微笑:“陛下此言差矣。地动与瘟疫乃是自然因果,不是哪个人可以带来或者带走的。”

  “那大师为何说她是福果呢?”圣人继续问道。

  渡会却微笑摇头不答了。

  修道之人总是神神叨叨的。圣人心想,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渡会解了他的梦魇,他也不会对渡会如此放纵,说到底皇帝还是对神佛心存敬畏。

  “说道瘟疫……之前治疗瘟疫之事,有劳大师了。”皇帝说道。

  渡会依然微笑摇头:“贫僧虽然是世外之人,但也不愿见世人受此磨难罢了,何况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贫僧也只是在为自己积善因。”

  圣人继续说道:“那位张家的小郎君有幸得大师指点,也是福报无量啊!”

  渡会回答道:“张家小郎君贫僧倒是不认识,听说是位有名的商人,贫僧送去的方技被他拦下,却也没有藏私,救助了很多人,可见性子纯良。”

  圣人疑惑道:“怎么……大师竟然不认识张家的小郎君吗?”

  渡会微笑:“贫僧到底只是白马寺的僧人,与世人颇少交际。”

  圣人若有所思,片刻后又将谈话转移到别的话题上,渡会又念了一卷经文给圣人安神,这才退下。

  待到渡会走后,皇帝忽然抬起手叫到:“去传全福来。”

  手底下的小太监心惊胆战地退下传人,心想:看来渡会大师并非宫中传言那么得圣人恩宠啊……这宫里,圣人最相信的还是全福。

  全福很快被叫进屋子,他刚从宫外回来便被传进圣人寝宫。

  “陛下。”全福躬身行礼。

  “起来吧!让你查的事怎么样了?”圣人问道,端起茶杯吃了口茶。茶水稍凉的时候就有小太监懂事地换了新茶来,全福来时已经是换的第八杯了。

  “回陛下,据山南道的探子所言,张三并未与渡会有何联系。”全福恭敬答道。

  “那这么说,是张家自己抓住了机会了?”圣人问道。

  全福答道:“正是如此。据张家的人说张三天资聪慧,经常能察觉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因此虽然是二房,但在张家颇具地位。”

  圣人没有兴趣摆了摆手:“都是些商贾人家惯用的手段,没什么新鲜的。”

  全福答声是。

  “既然没什么勾连就把山南道的人撤回来吧。”皇帝吩咐道。

  “是。”全福答道,有些犹豫:“剑南道的人也撤回来吗?”

  这话问得皇帝有些不喜:“如今还要我教你做事了吗?”

  全福惶恐低头:“奴婢不敢。”

  皇帝不悦地摆摆手挥退全福,脸色越来越阴沉。

  ……

  “三郎君!”刘起领着主事到了张津旁边,主事连忙行礼。

  张津转过头,见是刘起,另一人似乎面熟,但并不认识。

  “小的是张家的下人,老太爷派小的领人来助三郎君救灾!”主事兴奋地说道。

  张津皱了皱眉,看向他身后:“你的人呢?”

  主事噎了噎,刘起见状连忙解释道:“我已经把人调去东边修堤坝了。”

  张津点点头,然后又看向主事:“家里送粮草来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