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元和十六年三月,大齐华阳王、蓉城营主官卫瑢与岭南世子冯朗于右江之畔订立盟约,弥兵休战,复通商贸,即后世《河阳之盟》,亦称《元和十六年盟约》。

    ——《略地记补记·岭南十二篇·断山》

    与岭南签订和约不久,天水那边便传来消息,

    和谈详情还未通报各营,士卒们只道是打了胜仗,岭南那边不光要连年朝贡,还要奉上舆图、各地驻军详情,更要按洛城这边安排裁撤原有兵力,缩减军费……总而言之,一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都不足以形容岭南如今惨状。

    实际看过这份盟约的卫昀却知道,除了第一条,后面都是那些闲人杜撰出来博自己一笑的,盟约虽长,真正顶用的就两则——右江不可驻军、割让宛州给大齐,所谓连年朝贡,也不过说说罢了,岁贡有多少又岂是寻常人知道的?

    盟约签订次日便有战报从蓉城加急送往水营:除了原本宛州营士卒外还要从水营、泸州营抽掉兵力协助宛州营重建,谢沉叫了卫昱洵一道看这封战报,两人沉默许久,最后异口同声道:“卫昱轩。”

    此前整个西南都忙于战事,无人提及更不好提及——涉及国族——宛州卫崇志渎职一事,现下已然彻底停战,也该派人过去处置,一则严正法典、以儆效尤;再则也要重新择定宛州将领,安抚军心,若再开战,不能重蹈覆辙。

    “怎么会是我?由谢将军或者沈将军处置岂不名正言顺?”

    卫昀那几日已经行走自如,整日想着怎么趁身边人不防备偷着骑马,邓不平起初还爱与他说话,后来也少再理他,卫昱洵看他两眼:“我以为你会先与我讲条件。”

    “你说了以后不取笑我的。”

    卫昱洵笑了半天眼见他要生气才说:“陛下有诏书,调华阳王回洛城,由沈约迁至蓉城主官,往后除非再起战事,不然就要久居洛城了。”

    “怎么会是我。”

    “宛州一事可大可小,现在最要紧的是先安定下来。”

    后面的话他没再说下去,卫昀却已猜到,命他去处置不过因为以他的能力难再查到旁人,他默了片刻,“该说哥哥与谢将军对我委以重任,还是该气你们这样看我?”

    最后卫小将军还是拿了军令去了宛州,谢沉拨给他十艘战船,卫昱洵也将亲卫大半都给了他,卫昀笑言自己是大齐出行排场最大的将领:“哥哥放心,卫崇志哪敢动我!”

    真让卫昀听话的并非这些亲卫,而是随行的平决明,小先生一路严防死守让卫昀苦不堪言:“你以为有千大哥跟着我还能骑马?平医师,你这一路跟过来到底为了什么!”

    小先生将药碗端到他跟前,悠悠道:“我以为你知道。”

    “我们说好了不提以前那些事的……”

    宛州营除却原本七万驻军外还有泸州营副将戚泯带来的两万人,名义上协助宛州营重建,实际……戚泯见卫昀的第一句话便是:“末将奉命前来,泸州营两万士卒,悉听将军调遣。”

    实际则是为防宛州营哗变所设。

    卫昀看着他一个秩八百石的大营副将在自己这个秩六百石的骁骑将军前一本正经自称“副将”实在好笑,尤其他还是戚子方堂叔:“戚将军,我听子方提过你的,我与他是兄弟,你这样岂不折煞我。”

    戚泯默了一瞬,坚持道:“话虽如此,礼不可废。”

    他奉命而来,这道命追到根上又是洛城下的,卫崇志自然也摆下宴席款待,他这样客气反倒卫昀不好开口,继而想到若非宛州营撤到江对岸去,扈不退是不必死的,长风也不必死,整个西南战局都未必如此,心又狠下来。

    “宛州营主官卫崇志。”

    卫昀深吸口气,朗声道:“宛州主官卫崇志,不遵军令、临阵退缩,依律处斩。其亲眷男者,流五千里;女眷没入奴籍。”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簪缨世族》,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