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归顺



    堡民们在城墙上和更高一些的山坡上目睹了人数少得多的秦军击溃魏军的全过程,他们不清楚脸上的泪水是为了魏军的溃败而悲伤,还是为敖堡最终解了围喜极而泣。

    少堡主率领堡里的头面人物隆重欢迎了秦军新派出的使团,堡民们并不清楚王离早就静悄悄的掌握了敖堡的城防,在他们心目中还是少堡主出面打理着一切事务。可惜在他们看来,兄弟会的晋老并没有出席这场欢迎仪式。

    少堡主接引着秦军使团进了堡主府,他在进府之前当众宣布,今日的两餐将会加量,并有秦军的随军肉干供应,人群顿时爆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

    汤和辛避开喧嚣的众人,凭着记忆穿过层层迷宫来到了第一次见到晋老的院落。

    守门人是一个熟人了,他望见二人,讪讪的说到:“晋老出堡去多日了,尚未归来。”

    汤说:“我带来了晋老的亲笔信,让管事们都来听听吧。”

    在晋老的二层竹楼上,汤向兄弟会的十几名高级管事展示了晋老的亲笔信。

    晋老在信中说到:“大梁一行,令他对魏国心灰意冷,不论是魏王、太子、魏衍还是石鹫,不思变法强国,反而沉迷于阴谋诡计权力之争。他辛苦聚拢过来的兄弟会众人,只会成为魏国对抗秦国的炮灰。”

    “各位见信之日,即刻解散兄弟会,并且把会里的财产发给众人做路费,愿意归顺秦国的也好,愿意前往魏地的也好,都不要阻拦。”

    ......

    看到炮灰一词,汤一脸苦笑,看来晋老早就察觉到了魏衍和敖广的险恶用心。

    右相派出了军队来到敖堡,魏衍则将计就计,安插了自己人随军而行,而且这个人甚至有能力左右魏军的行动和计划。

    有这个能力的人,也许是主将的心腹,也许是主将非常依赖的某位将领或谋士,甚至就是主将本人。

    魏军达到堡外之后,派到堡里来的劝降使团里,肯定有魏衍的人,并且这个人和敖广取得了联系,从而获得了内奸传出的情报,因此魏军很快就拔营离开,前往广武伏击王离去了。

    后来魏军回来了,又派出了劝降使团,只不过以劝降为由来掩饰双方的情报交换。

    至于堡主敖广请求三晋兄弟会帮忙安置堡外的流民大营,表面上是为了掩饰魏军的行踪,不让流民们感到威胁。

    恐怕更歹毒的目的是为了等待内奸率军前来的时候,把流民套上魏军的服饰,驱赶出去给内奸杀害,然后内奸可以回荥阳大营去领功吧。

    毕竟,如果被内奸消灭七万真正的魏军,对如今的魏国来说,乃是不可承受之重。

    ......

    十几名管事轮流捧着晋老的帛书看了良久,众人又感念晋老昔日的照拂,不仅热泪盈眶。

    和辛交过手并惨遭重创的两位高手又问晋老去了哪里。

    汤想:“兄弟会这些人似乎并不知道晋统会的存在,不知道晋老会不会是回赵国去了,或者把晋统会如同工布第二一样,交给了三名剑术名家打理,而晋老自己再次做了一个甩手掌柜。”

    于是,汤回答道:“我猜,晋老和张陈二人可能去了陈国故地隐居吧,我也不确定。”

    ......

    三日后,来自荥阳大营的使团到来,带来了蒙武将军的亲笔书信。

    信中说,只要没有犯过大奸大恶,敖堡诸人的小过一律赦免,跟随使团前来的官吏将会根据秦法为流民们分配土地,并派兵护送他们前往新的家园。

    敖堡里找不出足够大的空地,于是秦国官吏的办公地点就设在了城外打扫过的魏军营帐里。

    秩序井然的几十条流民队伍从营帐一直延伸到了城堡大门下,相比起当初进堡面试的三条队伍,这才是真正的通往幸福和安定的大道。

    已经解散的兄弟会众人跟着人流,缓缓而行,决心去魏地的人们和排着队的昔日好友挥手道别。

    不论选择如何,彼此都衷心希望大家从此过上安定祥和的好日子。

    汤在人群中看到了曾经为“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而争吵的两位老者,他们换上了崭新的长袍,互相搀扶着,脸上堆满了喜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