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由来和未来



    这是一个大大的晴天,烈日当头,万里无云,整个天空被昨夜突然而至的一场暴雨擦洗得蓝到发亮。

    王离策马立在一个山坡上,汤和辛骑着马立于他右侧,后面跟着王离的百人骑兵卫队。

    王离指着前方的魏军阵营说到:“魏师已疲,正是我军出击的大好时间耶!”

    “魏军尚余七万人,敖堡整编后有五千人,内奸带来的有两万人,一比三,有得打,只怕伤亡不小吧?”汤也读过几本兵书,虽没有实际指挥经验,但纸上谈兵还是可以的。

    王离豪气干云的说到:“上一次我率领五千人被十万魏军伏击,一比二十尚且干掉它三万人,如今一比三,又是在开阔地带上,只怕魏军在劫难逃。”

    “依靠士兵的高素质来以少胜多,这样的作战风格也是勇猛型的吧?我还以为你是一位以智取胜的策略型将领呢。”辛自然不会放过任何可以挤兑王离的机会。

    “自古以来,兵贵精不贵多,当年吴起训练的魏武卒也没多少人,像长平之战那样的几十万大军对决,实在是少数。”王离神色不变的说道。

    “只怕接下来的灭国大战都是动辄几十万的对决吧!”辛又找到了一个挤兑点。

    王离别了辛一眼,说到:“这种级别的战斗轮不到我来指挥啊,那是大将军们的事情,我如今的水平,玩玩这种几万人的对战正好!”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当年赵括正是缺了这关键的一步。”汤点头表示赞同。

    ......

    王离观察完了魏军阵营,驱动坐骑开始下山。

    山下的秦军和敖堡混编部队已经整装待发,静静等待着王离的到来。

    辛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又说到:“你这百人卫队都是百战精英,编在你麾下,别说折算成三百人、五百人,即使折算成两千人,你也大占便宜。你这战绩,对其他青年将领不公平啊。”

    王离哑然失笑,道:“这哪有绝对的公平啊,再说了,我本来只是来历练的,没有打算加入他们的竞争和排名比赛的。”

    “哦,对了,按照春秋以来的传统,一个贵族带着家兵入伍,在各个诸侯国都是受欢迎的。”

    “以前晋国称霸天下的时候,每次出征除了自己的诸侯六军之外,还要征调各大夫的家兵。而楚国直到现在,来自各个封地的私兵仍然是楚军的重要力量。”

    开心的看着辛又挤兑失败,王离转头问汤道:“汤兄,真的要跟我们一起冲锋吗?”

    “这样的场面当然不容错过了,”汤来不及答话,辛抢着说到:“噢,不对,我们答应公子要带你回去,跟着你是为了护你周全。”

    “骑兵冲锋,不比单打独斗,保持阵型尤为重要,在我下令可以独自出击之前,绝对不可擅离,辛兄可否接受?”王离问道。

    “没问题没问题,快开始吧,无聊死了。”辛不耐烦的说到。

    汤突然开口说到:“王离兄这百人卫队分了两种服饰,可有什么讲究?”

    “哦,我把他们分成了两个小队,一支叫晋阳军,一支叫琅琊军,服饰上略有细微区别,这本来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小把戏,想不到被汤兄发现了。”王离露出了一种小秘密终于被人发现而且欣赏了的表情。

    汤奇道:“他人的卫队,一般都是以龙骧凤翔虎贲之类的凶兽猛禽来命名,王离兄的命名可有什么由头?”

    “汤兄,可知道我们这一支王姓的由来吗?”王离问到。

    “我们这一支的始祖王子乔,本名姬晋,乃是东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他天资聪颖,温良博学,不慕富贵,15岁行冠礼后,以太子身份辅政。”

    “太子晋喜欢吹笙,声音酷似凤凰鸣唱,游历于伊、洛之间,仙人浮丘生将他带往嵩山修炼。”

    “三十余年之后,一个名叫桓良的人遇见太子晋,太子晋对他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与我在缑氏山相会。’”

    “到了那一天,太子晋乘坐白鹤出现在缑氏山之颠,可望而不可及,几天之后,太子晋挥手与世人作别,升天而去,这也就是‘王子登仙’的传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