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落漈-第2/3页



 海上风波险恶,所以无论有没有遭遇风暴,有没有获赐船灯,船主都会在返航后,给潮神送灯,以祈求海事平安。

 但通常的船灯不过海碗大小,宋万平这五盏却足有马车大,实在是张扬奢靡得很。

 “那厮不但逃了命,据说还发了财,一个鳏夫张罗着要娶新妇。”

 黄尾无不吃味,啧啧有声,向李长安挤眉弄眼。

 “前些天,不是有个半老徐娘求姻缘么?道长为他俩牵根红绳如何?”

 李长安只当这厮嘴贱,招呼着跟上队伍,往潮神庙去。

 …………

 潮神庙不是六十四坊里那些个庭楼相连的大庙。

 只一房一院。

 供奉的神祇也只潮神一位——祂端坐神台上,手捧船灯,面目却被一张红布遮住,不见尊荣。

 李长安没进门,只在院外探头。

 望见宋万平供奉完,庙祝念起了太平文疏,正巧海上送来腥咸海风,吹着烛火烟气摇晃,院中信众纷纷伏倒,直呼显灵。

 道士不为所动,风只是风而已,但却瞧见,海风撩起红布,露出神像头部竟没有面孔。

 他记得偶然路过城隍庙,庙里的城隍老爷也是这般没有面孔,不由讶然。

 “钱唐的神仙都没脸的么?”

 旁边黄尾吓了一跳,赶紧拉着道士走得远远的。

 “道长莫在说胡话,吓死个鬼!城隍无脸,是因为没人担当城隍之位。但潮神不同,潮神是海神,海潮变幻不定,是以潮神无面。”

 “哦?潮神是何名讳?”

 “海潮变幻不定,是以潮神亦无名。”

 “无名无面,不跟城隍一样么?”

 黄尾哑然无言,好在这时候,宋万平出了庙门,两鬼顾不得争论,赶紧追上去。

 “前方可是宋万平?”

 汉子闻言回过身来,是个粗粝的老水手,脸上涂满的铅粉也遮不住风浪留下的刻痕。

 宋万平警惕看过来。

 “两位不曾见过。”

 “我俩因许二娘而来。”

 …………

 “我那嫂嫂当真古怪,别人但求子女平安无事,她倒好,一心要为儿子收尸!”

 得知两鬼来意,宋万平放下警惕,邀请他们进了路边酒肆。

 李长安心思一动:“你是说,许二娘的儿子还活着?”

 “当然活着!”

 宋万平猛地一拍桌子,随即又凑近了,左右一瞧,放低了声音。

 “他还托我给家里捎带了银裸子哩。”

 说着,店家送来酒食,他招呼两鬼一齐饮食,又道:

 “我也不怪她,嫂嫂从来是一根筋,执拗得很!我说了许多,她总是不信。从官府到船主,从寺观的和尚道士到坊间的神汉,她都找了个遍,也没个所以然。如今,又找上了你们。”

 他摇头无奈。

 “也罢,便把我等的故事再讲一遍吧。”

 ……

 “海水过了澎湖渐低,再往南,过夷洲抵万里石塘之间,海势低若崖谷,称作‘落漈’。何为‘落漈’,读书人称:水落而不回也。

 今年我等自三佛齐返航,途经万里石塘,忽遇大风吹入漈流之中,船只遭其裹卷漂流。无论是升帆还是划桨,费尽功夫,丝毫不能使船脱出。只能日日随着海流往下,渐渐瞧见海面高耸如山崖,人人以为万无生还之理,终日饮酒待死。”

 某一日,船身忽而大震,人人跌倒,船也停止不动。出舱一看,船只搁浅在了一处荒滩之上,岸上砂石尽是赤金,周遭海域但见海涛如山四面聚拢,却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同行不敢大意,组织人手上岸探查,寻得沿岸颇多搁浅的大船残骸,香料、丝绸、瓷器、琉璃、金银、宝玉散落满地,无人拾取。

 再往内陆,有许多奇异果树,果实皆饱满清甜,果子烂熟坠满落叶之间,酿出酒水可直接饮用。林中又有许多飞禽走兽,都呆呆傻傻,不避生人,肥硕可口。

 继续往前,远远望见一辉煌宫城,城周边居住有许多土人,服饰与中原相似,但言语‘啾啾’仿佛鸟语,抵近了,才瞧见他们日照无影,原来全是鬼!

 我等怕得要命,但他们却没有加害我等,反而极力热情招待。我等也无处可去,便暂时安顿下来,还娶了鬼中女子为妻。

 时日长了,渐渐能听懂鬼语,才晓得,他们大多也是中原人士,同我一样,误入落漈,流尸至此。岛上那些果树、鸟兽却是番人魂魄不耐本地风土,失了精气,难以维持形体变化而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