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渭南之战(4)-第2/3页



    “此语说得过了。”果然来了,我想起孔明的话,他还真是未卜先知啊。当下缓缓道,“丞相一心为国,若知后面有人如此议论于他,岂不寒心?况长安城坚池深,虽少兵马,却有百官在,有万民在,何我以鹑觚小城尚可抵得敌军精兵数万,何况此时依托长安,莫说敌军只是三万,便是三十万,又能奈我何?还是说,你们对我没有信心?算了,我知道大家都是一心为公,季汉江山,丞相一个人挑不起来,还得我们大家一起用力。丞相虽有兵,但不能动,而且,长安情势,也不得报给丞相,我们自己解决。只要他能击败曹魏主力,则长安之危自解,若丞相败了,我等皆为亡国之奴。”

    我站起身来:“传令!大小官民人等,各安其位,所有大臣的家将部曲,所有衙门的差役,全部集中整训,以备迎敌。尚书令刘大人,你负责管理百官,集中办公,加强防护。御史李大人,你与我亲自负责守城。”

    百官纷纷起身。我心中暗叹,孔明再神机妙算,也算不到此时会突然出现这样一支敌军吧。他要我守皇城,那是告诉我城中不安定,当心刺客。可是此时我又如何能不外出,如何能不上城?算了,反正是一个拼字,他在前线拼,我在后方拼,拼胜了,便什么都无需说了,拼败了,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弩已射出,再难回头。面对危局,沮丧、懊恼都没有任何作用,只有正面它,迎击它,才是唯一的出路。此时的我,已不是鹑觚城那个才临战阵的少年,敌人的突然进攻,只会激起我的无穷的战意,而不会再使我发抖。

    放心吧,我的好丞相,只要你敌住曹丕,我不会让你为后方有半点分心!

    三百名禁卫军随在我的身后,登上长安北城。长安城,是在秦咸阳的基础上建设的,其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东墙长约5940米,北墙长约595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 4550米,周长约25公里。高祖创立汉朝后,经济尚未恢复,财力不够,因此无力马上修筑长安城的城墙,直至他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后,才开始筹划营建。汉惠帝三年(前192),惠帝征发长安地区146000人,用一个月时间修筑了北城墙。同年6月起,又从全国各地征调了20000人进行长期筑墙,结果花了五年功夫才把东、西、南三边的城墙修完。汉惠帝修筑的长安城墙全用黄土版筑,土质优良,做工精细,异常坚固。因为是先修宫殿,后筑城,城墙是随着宫殿建筑的位置和龙首原的自然地形而变化的,所以城墙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东墙较直,南、北、西三面城墙弯曲,北城沿渭河弯曲的情形像北斗星,南城墙的走向则像南斗星,因此当时人们把长安城称为“斗城”。

    我很喜欢斗城这个名字,我感觉它是我的城。我觉得,我注定该在这个城市做下一番大业,注定会名传千古的。

    我曾想,其实与曹魏的决战应该在这里,而不是在无险可守的渭南。但孔明不说原因,我也就不问。想来,在渭南的好处是,一则可以使敌军兵力分散,敌人的目标是长安,是在长安汇合,渭南就不会是全部人马,二则是使敌人尽量少的深入季汉腹地,对季汉的经济少些破坏和影响。

    眼下的长安虽然已不是原来那个长安,但它的坚固依然不是几万人可以轻易攻破的。我又不是曾经的那个刘阿斗,一听数千敌军突至成都城外,立即开门投降。

    又或者,敌军奇兵突击,使我军后方大乱,前方军士收兵回防,从而使曹丕有机可乘,才是这支敌军的意图所在?

    我隔着渭河,望向河北。很轻易的,我就看到了刘豹的旗帜,这让我不由有些恼火。这些匈奴人一点信义都没有,见我势孤,便来乘火打劫,着实可恼。他身边那些应该是辽东人,高大的身材,旗上书着“公孙”二字,想来是公孙族人。公孙世家虽然强大,多出名将,但历来却任人唯亲,以他们的胸怀,永远无法拥抱天下。接着,我便在旗门下看到了阿望的身影。一见到他,我什么气都消了,我知道自己必须全力来应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