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战终结-第2/3页





    连番的惨败,已经把大清王朝打懵了,这时候满清不得不启用左宗棠,让他来收拾残局,左宗棠到了福建之后,积极援助台湾的黑旗军,同时又在镇南关等地严密布防,老将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一下子就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大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左宗棠其实已经看透了李鸿章坚持的海防的错误,中国是一个陆上大国,陆地战争我们可以失败十场,但是只要能赢一场,就能扭转战局,因为列强毕竟远路而来,能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根本没有办法长时间作战。”

    沈鸿烈急忙点点头,恍然大悟的说道:“张总司令说的太对了,以往敌人从海上来,我们就认为要加强海防,其实这是在缘木求鱼,列强之所以能横行无忌,还是因为我们的陆军太弱了,根本就不堪一击,不然也不会被一万多人就打到了北京城,不论是甲午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只要我们的陆上战争能够胜利一次,也不至于丧权辱国!”

    吴毓麟也说道:“以往我们都是顶着海上,认为是海军的失败,但是黄海海战之后,中国并没有败给日本人,我们还能支持,而是日本人的陆军侵入了东三省,侵入了山东,我们才坚持不下去,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跳跃。”

    “嗯。”张廷兰点头说道:“遍观历次侵华,我们最后都是因为陆军撑不住,危机从还上来没错,但是陆军这支定海神针如果能撑住,就不至于落了一个惨败。说了这么一大圈,落到李鸿章的海防主张上面,其实就是做了一条事倍功半的邪路,我们没有发达的工业,和对手拼海军,根本没戏,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一战惨败,然后就一蹶不振,而陆军却可以迅速恢复,继续作战。”

    张廷兰说到了这里,沈鸿烈和吴毓麟都仔细的消化着这些观点,的确有些颠覆传统的认识,不过越思考,他们就越觉得张廷兰说的有道理。

    半晌沈鸿烈才苦笑着说道:“张总司令,您说了这么多,难道是不准备发展海军么,不过看您的做法又有些不对,我实在有些迷惑啊!”

    张廷兰笑着说道:“我是反对在国力不足的时候,发展大海军,我们的海上战略应该是近岸防御,主要的着眼点是鱼雷艇,驱逐舰和巡逻舰,这些轻型舰只在近岸巡逻防卫,必要时候布置水雷,封锁港口,然后配合陆上的炮台和空中的飞机,把近岸守住,让敌人不敢随意进犯咱们,这样也就足够了!”

    沈鸿烈一听,也不得不承认张廷兰说的是有道理,如果连眼皮子底下的这点水域都看不住,还想着去远海作战,那不是没会走就想跑么,肯定是要摔跤的。

    “张总司令,那您认为我们光是摆出一副挨打的架势,不去进行还击么?”

    “当然不是,我们不是还有潜艇么,水下力量隐蔽性好,用好了就能起到一剑封喉的作用,德国的水下潜艇给了英国多大的困扰,我们自然要效仿,而且别忘了我们的对手远没有英国人那么强大,而且我们在大陆上的地位也比德国要好得太多,只要水面上能守住,陆上能打赢,我们就不用怕日本人!”

    张廷兰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沈鸿烈和吴毓麟也彻底想明白了,两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喜色,沈鸿烈也暗暗的给张廷兰竖起了大拇指,年纪轻轻,能做到如此的高位,果然有着不同凡响之处。

    张廷兰的提议建造小型舰只和潜艇,花费都比较少,而且效果也更好,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工业能力,又在财政的承受范围之内,是眼下最现实的选择。放眼整个中国,能制定如此合理的海军战略的人物,恐怕屈指可数,能在这样一个睿智而清醒的领导手下工作,也是一种幸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