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加紧扩军-第2/3页





    张廷兰也在不断的盘算,原本护路军主要就是从吉林的军队之中抽调的,现在如果固定变成了边防军,那么吉林方向的缺口肯定要大肆招兵补充,如果都补充齐全之后,张廷兰和张作相爷俩手握的兵力,绝对能够压过张作霖。

    老张也不会坐视奉军内部失衡,他也必然会增加兵力,这样一来奉军大量的扩编已经成为了必然。当然张廷兰也很清楚,奉军也的确到了必须扩充的时候,俄国更多的乱局已经不远了,到时候奉军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有到境外作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雄厚的兵力盯着日本人,还要抗拒北洋。

    其实张廷兰已经有了一个构想,他和老爹张作相把注意力放在北方,利用俄国内战的时机,扩大奉军的生存空间,而老张则是坐镇奉天,安定住大后方。

    “邻葛,暂时就按照你的计划办,不过我还有两点建议,第一就是把二十八师的编制重新利用起来,老2十八师是不堪用了,我们可以打着这个旗号,组建一支新兵师,同二十七师配合起来,作为守卫奉天的两大王牌力量。”

    原本二十八师经历惨败之后,主要将官都被调离了,军队也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名头了,老张最初甚至想把二十八师番号撤销,不过考虑到日后扩军的需要,这个番号还保留着,现在张廷兰提议,将二十八师重新充实起来,正是好时候。

    “拙言这个办法不错,要不让光凭着一个二十七师,想要威慑住日本人,实在是太困难了,尤其是咱们在中东路缴获又这么多,也有足够的财力扩充军队,军械我们有了,财力也有了,还有这个需求,扩军就是水到渠成。”

    张廷兰提出这个建议,就不愁杨宇霆不答应,他接着说道:“第二条就是移民实边,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没有足够的百姓,光靠着军队守卫,消耗实在是太大,因此我建议今年东三省从关内引进移民的重点就是向中俄边境倾斜。移民完全采用大农场的模式,而且这些农场的民兵比例要更高,训练要更加严格,要让他们的战斗力达到二三线部队的程度,装备的武器也要和奉军主力装备一致。”

    经过一年的运作,东三省的移民工作已经轻车熟路了,特别是去年大农场取得成功之后,这个政策已经得到了王永江的鼎力支持。现在张廷兰就要把农场推到边境地区,当然这些农场和内地的还是不完全相同,内地农场的民兵主要针对的是土匪山贼,而这里的民兵则是要面对俄国人。

    他们要配合边防警察和正规军队,共同守卫边境的安全,要防止俄国人向中国境内流窜,当然这些军队的危险性更高,因此张廷兰也准备给予他们更优惠的条件。

    “我也拟定了一些新的移民优惠条件,比如耕种十年之后,土地无偿归耕种者所有,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提供优惠的农具和更牛,以后奉军要优先在边境地区建设中小学,修筑道路,设立医院等等,我想有了这些措施,一定会有民众愿意冒险到边境来生活的。”

    张廷兰这次开出的条件比起其他地区已经优惠了一倍不只,杨宇霆看完之后,也点点头,说道:“民政的事情还要王省长定夺,不过我看这个条件已经十分优惠了,肯定会吸引大批的移民过来。然后派遣一些老兵,对这些农民进行全面的训练,平时让他们看守边境,这绝对是一个好办法。”

    “我还有一个提议,就是边民要一律开枪禁,准许他们拥有使用枪支。”

    从辽南叛变之后,张作霖就颁布了一项新的法令,就是严格的禁枪令,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维持地方的治安,同时打击土匪和地主武装,恢复东三省秩序,随着奉军剿匪规模的增大,禁枪令也推广开了,东三省腹地的民间枪械已经大幅度减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