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洗足-第2/3页





    张廷兰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关键的选官问题,王永江也不由得不仔细思考,从民国以来,已经仿效列强,推行了文官考试制度,目前官场上主要是两大股力量,一个是通过考试进入官场的新人,这部分人普遍知识水平很高,甚至有国外留学经历。第二股势力就是前清留下的旧官吏,满清虽然亡国了,但是这伙人不但没有下岗,反倒活得更舒服了。

    旧官僚自身问题多多,就不用细说了,而通过考试进来的一批新人,他们也经不起推敲,其实这也是民国时代的一个悲哀,老派人物不行,新派人物也是一样。

    由于教育不够普及,能够读书的人,家庭多半十分富有,而且他们的圈子比较小,彼此之间盘根错节,这帮人做什么事情,都站在自己阶层的立场上,只顾着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也就是新旧官僚一丘之貉的原因。

    张廷兰现在提出了从农场选官,换句话说就是让有农民背景的官员,大量进入官场,增添新鲜血液,这些农民出身的官员,就会站在最广大的农民立场上说话,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格局。

    王永江何等的精明,顿时就看透了张廷兰的心思,他想了想,然后问道:“拙言,这些农民能胜任官员的职责么?他们的文化水平恐怕不行啊!”

    “文化和能力并不完全对等,有些人没读多少书,却有雄才大略,就比如咱们的大帅,相反有些人读书越多,反倒脑筋越差了,根本不懂人情世故,没有任何的办事能力。另外我觉得可以利用别的办法弥补,比如从现在开始,就在各个农场,乃至全奉天,推动扫盲行动,大家都读书识字!”

    张廷兰在军队之中已经推行了扫盲行动,让士兵们读书识字,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把这个行动扩展到整个东三省,也迫在眉睫。

    张廷兰在后世的时候也关注过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工业国,这些国家工业快速起步的时候,都有一项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识字率要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文盲不足三成,这也就是进入工业时代,最低的人口素质要求。

    显然整个东三省,连三成识字的人都没有,要是指着教育的慢慢发展,那就太慢了,大规模的扫盲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王永江仔细思量着张廷兰的话,他很清楚,大规模的扫盲,其实是在改变社会个格局,产生的影响无与伦比。在古代就有传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这就诠释了知识的重要性。

    中国历朝历代,受限于经济水平,读书识字的权力落在了少数人手中,这些人把握了官僚体系,掌握了话语权,成了社会的上层,整个社会不可避免的呈现了两极分化的格局,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而且少数顶层,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反而会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成为了蛀虫。

    而一旦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推开,知识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底层民众也能接触到了知识,他们或许条件不如那些富裕的人好,但是胜在数量众多,一样会把原来的社会上层彻底打破。

    “拙言,不论是扫盲,还是在农民之中选官,都是影响巨大的事情,必然会招来各方的强烈反弹,恐怕反对声音绝对不会小!”

    “那也不能姑息养奸,要想让东三省发展起来,提高民众的素质势在必行,谁也不能阻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王永江苦笑一声:“拙言,杀气还是这么重啊,暂时咱们手上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必须让那些读书人给咱们办事,要是按照你这么干,就等于直接宣战,反倒不好了。所以我看这种事情可以先做不说,奉天也在不断的加大教育投资,把整个工作铺开,等到觉察出来,咱们已经水到渠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