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时代的错误-第2/3页





    “没错!”张廷兰又把话接了过来:“日后每个朝代都要给前朝修订史书,盖棺定论,除此之外,还要把开国皇帝的制度作为不可逾越的祖制,都是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手段,名正言顺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以老张的文化水平,或许还没有办法理解其中的深意,不过好在老张是个从谏如流的人,既然王永江也同意,而且还能缓和同北洋的关系,大搞尊袁,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老张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就让景惠作为代表,代表我去北京,悼念袁世凯!”

    张景惠是张作霖的结拜弟兄,资历足够,而且他还比较清闲,让他进京,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老张又发表了通电,建议段祺瑞为袁世凯举办国葬,各省都要派出代表,组成治丧委员会,共同办理袁世凯的丧事。

    奉天这么积极的动作,很快就产生了影响,那些心里头还念着袁世凯好处的北洋老人,纷纷站了出来,要求给予袁世凯足够的哀荣,就按照张作霖的主意办,张勋等北洋的封疆大吏,也都派遣了专门的代表,全都到了京城,悼念袁世凯。

    不过这些都集中在了北方各省,南方护**控制的省份则截然相反,他们不只对老袁没有什么哀悼的举动,相反还动用各种宣传工具,大肆攻讦袁世凯,指责袁世凯倒行逆施,残害异己,废除共和,施行帝制,是天下最大的窃贼。

    另外二十一条的问题,宋教仁案的问题,甚至袁世凯出卖光绪皇帝的事情都搬了出来,不只是南方各省,就连学界的大多数人也都不例外,纷纷挥动大笔,痛骂袁世凯,对死者毫无尊敬之情,相反好大肆的辱骂,认为老袁死晚了。

    不只是袁世凯,张作霖因为率先提出尊袁的口号。甚至要给袁世凯争取国父的名分,也遭到了学界的痛骂,称张作霖是帝制的余孽,要求将老张罢免。唐继尧和蔡锷等人也借着这个机会,大肆宣扬。要继续讨袁,虽然袁世凯死了,但是还有大量的袁世凯的余党存在,同样都是罪不容诛。

    孙文的党徒也不甘寂寞,纷纷跳了出来,一时间舆论纷纷。段祺瑞也变得极为头疼,究竟该怎么办,他也没有了主意,只能把杨士琦找了过来,想听听他的意见。

    自从老袁失败之后,杨度等人都被列为帝制的元凶。面临着通缉,只有杨士琦一直陪在袁世凯的身边,忠心耿耿,看到了老袁走到了今天,杨士琦也是痛心疾首。

    “总理,张作霖是有心之人啊,其实大总统对他也有所猜忌。不过人死了之后,才能看出真心来,张作霖能带头上书,要求厚待大总统,真是难得啊!”

    “杏城先生,我也是深受宫保大恩,也向着让宫保风风光光的下葬,只是现在革命党和护**不依不饶,学界又都跳了出来,痛骂宫保。到底该怎么办,我也没有了主意啊。”

    “杨某只有一句话,没有袁世凯,就没有北洋的今天,无论承不承认。事实都是如此!”

    老袁死后,杨士琦心灰意冷,根本没有兴趣再参合政治,因此说话也没有了顾及,直接点到了段祺瑞的死穴上面,你能有今天,全是袁世凯的恩赐!

    正在他们议论之时,徐树铮又突然走了进来,作为段祺瑞最信任的人,徐树铮出入老段的书房,根本不用任何请示,他急急忙忙的将一份报纸送到了段祺瑞的面前。

    “芝翁,这是奉天方面发表的最新文章,是纪念大总统的,您看看。”说着就递到了段祺瑞的面前。

    老段最初只当是普通的歌功颂德的文章,可是一看之下,他也被吸引住了。这篇文章正是张廷兰写的,他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甚至整篇文章都有些干巴巴的,但是在其中罗列了袁世凯的四大功绩,每一样都是实实在在,让人也感到由衷的信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