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拐卖人口-第2/3页





    王永江听着张廷兰的话,渐渐的又勾勒出一个新的计划,眼神里面也闪过一丝兴奋。他担任了奉天的财政厅长以来,一直面对着庞大的财政压力,几乎喘不过气来。

    如果不是张廷兰这么折腾,把金融稳定下来,同时又建立起一些工厂,有了自己的稳定财源,王永江的日子只怕更难过。

    奉天的经济状况是典型的双赤字,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中国的农矿产品出口的越来越多,但是利润微薄,而且也抵不过西方那些精巧的工业品和军火,眼看着大量的财富外流,经济形势恶化,同时财政收入也不断减少。

    要想堵上财政的窟窿,又要大举借外债,让列强控制的更严密,这样无异于饮鸩止渴结果就是债务却打着滚儿的往上升,政府几乎变成了替列强收税的过路财神,不只奉天如此,整个中国都是如此。

    这种双赤字的局面,在后世都是一个致命的难题,出路只有两个,要么就是老老实实做实业,改善外贸状况,要么就是干脆把外债直接赖掉,历史上苏俄就是这么干的。

    可是对于奉天来说,第一种办法太慢,而且列强还会趁机破坏。而第二种就算张廷兰再胆大包天,也不敢这么干。不过张廷兰还是想到了一个和赖账类似的办法,那就是走私,向俄国疯狂的走私,用暴利把奉天财政缺口硬生生堵上。

    然后还能利用其他资金发展奉天的工业,增强经济竞争力,把奉天财政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

    这一点实际上奉天已经早早开始做了,王永江已经给兴业贸易公司等走私企业提供最大的便利,甚至奉天政府都帮着他们组织物资。

    现在张廷兰又把规模扩大了,要联合张勋,被西北通往俄国的商路也控制住,这样一来,巨额的贸易利润,就都落到了奉天的手中。

    “拙言,走私的事情要知道的人越多,越容易走漏出去,我还是有点担心啊!”

    “我看暂时不用担心,毕竟俄国国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饥荒十分严重,各地农民起义多如牛毛,在这么干混乱的国家里,想要弄清有多少走私货物,恐怕是神仙也弄不清楚。而且我也不准备让张勋了解贸易的核心,他只能在外围享受一点利益而已。”

    “有什么具体的锦囊妙计?”

    “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奉天银行作为贸易的结算银行,所有贸易金额都经过奉天银行,这样他们赚多少钱,都攥在咱们的手里了。”

    在张廷兰的规划之后,将走私分成两种,第一种是热河等地直接的走私,这部分由张勋直接控制,双方就按照五五分账,不过赚到的钱要先放在奉天银行存储,暂时保管。

    第二部分就是经过热河等地的晋商走私的货物,和张勋合作之后,要严格禁止单个商人的走私,他们必须把商品交给奉天银行指定的贸易公司负责,所有收益都要经过奉天银行结算。

    这种方式对于那些商人来说,也是好事情,毕竟他们势单力薄,往俄国走私,风险很大。采用新的方式之后,他们只需要把货物运到中俄边境附近就可以了,俄国境内的那一部分由专门的人负责,而且他们也不用担心俄国人抵赖,因为有奉天银行提供担保。

    他们的收入或许会减少一些,但是风险更小,而且不用操心出售的问题,他们可以贩运更多的商品,利润就能补回来,甚至赚得更多,对商人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看起来对他们有利的条件,却隐藏了巨大的陷阱,因为所有交易都要经过奉天银行,所以他们不论赚了多少真金白银,都要压在奉天银行的金库里面,他们能得到的就是一张张花花绿绿的奉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