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北洋兵-第2/3页





    “张少,民生百货开业之后,哪点都好,不过就有一点问题,我们把客源都吸引过来了,不少杂货铺,小市场的商贩声音顿时就不好做了,咱们价钱这么低,他们根本竞争不过,只能纷纷关门大吉。”

    这一点张廷兰也早有估计,不过他也不想因为照顾那些人,就放弃了发展的机会,北市场的目标是上海的十里洋场,天津的三不管,要把这里建成中国最顶尖的购物中心,甚至是远东的一颗明珠。进而带动奉天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推动新型的购物模式,势在必行。

    “咱们的导购员很多都是招募的这些杂货铺的小伙计,那些商贩也转行帮我们运输货物,不过还是会有人失去工作,因此我估计要把民生推向其他的城市,各地的商贩就会率先站出来反对。”

    刘书成的顾虑一点错都没有,毕竟任何的变革都会砸了一些人的饭碗,遭到反对也在所难免,这种情况到了后世也是如此。

    “拿出一些股份吧,和当地的商人联合起来,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咱们吃肉,也要让别人喝汤,要是还不满足,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这还好办,更麻烦的还在后头。”刘书成和张廷兰有转到了布匹服装的专区,刘书成指着这些布匹苦笑道:“咱们卖的布六成以上都是老宋的纺织厂织出来的,他的工厂既要给列强生产布匹,用来做军装帐篷之类的,又要满足各大绸缎庄,剩余的产能能满足一个民生就有点吃力了,要是再多,他就无能为力了。其他商品也是如此,要是开多了,我担心供货跟不上啊。”

    宋仲义自从把工厂搬到奉天之后,各种麻烦事都少了很多,还得到了张廷兰充足的资本支持,很快纺织厂就进入了快车道,有了列强的订单之后,他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剩下的就是全心全意扩大生产。

    张廷兰在前一段时间改革了机器局的管理模式,将原来的把头全都赶了出去,开始使用基本工资和奖金结合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热情。

    宋仲义把张廷兰这一套全都学了过来,不过他学的更加彻底。直接全部采用计件工资,干得越多,挣得越多,要是工作量达不到标准,直接开除。

    他这一套完全是资本模式在运作,一点情面也不讲,一切都已效率为先。要是放在后世。张廷兰一定痛骂他是黑心资本家,不过在这种世道张廷兰不只不能责备,还要去鼓励他这种资本家的发展。

    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之后,宋仲义的纺织厂产量提高了一半还多,而且不只是产量提升,连质量也上去了。以往工人在压力之下只是糊弄而已。现在有了金钱的刺激,他们更加重视质量,还提出了不少革新工艺的方法,让生产的布匹几乎不比洋布差。

    有了过硬的质量,在加上原料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生产出来的布匹比起日本人的东洋布还有竞争力,工厂前景越来越好。让老宋对于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越来越推崇了。在他的带动下,奉天其他的工厂也陆陆续续进行了改革。

    不过就算是产能大幅度提高,面对旺盛的需求,宋仲义还有有些招架不住。

    “卖东西的从来都怕积压,还没有人怕订单多,大不了再多购买一些机器,也可以考虑建一些分厂,其他商品也是一样。总之实业团一定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有张少这话,老宋和我都能放心不少啊。”刘书成笑着说道:“不过要采购哪一国的机器我认为需要权衡一下子,这些天就不断有日本人找来,咱们民生百货里面的东西主要都是国货,特别是实业团旗号工厂生产的,这帮小鬼子要求咱们卖东洋货!”

    张廷兰一听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这帮日本人真是阴魂不散。看到利益就想插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