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好消息-第2/3页





    他们说一个年轻人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外国掌故,说什么都信手捏来,还清楚杨述庆家庭情况,很显然这是有预谋的,是提前调查,然后唆使一个年轻人冲锋陷阵。紧接着他们又说张廷兰鼓吹理工科教育,提倡埋头苦干,其实就是让所有人都变成哑巴,变成聋子,变成牛马一样只会劳动而不会思考的工具。

    是新时代的愚民措施,谁想要老百姓变得愚蠢呢,很显然就是袁世凯,袁大总统,他要当皇帝,惧怕天下的舆论,因此他才想要用一个年轻人去污蔑杨述庆教授,去诋毁新思想,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杨述庆就是这样被算计了。

    很快这些说法就充斥在了报纸之上,打击的重点也从张廷兰这个无名小卒变成了袁世凯。张廷兰这等人看到这些报道之后,也是目瞪口呆。

    “廷兰哥,这帮家伙什么意思啊,感情博学多识都是罪过了,他们就从这个无限发挥,简直是岂有此理!”

    张学良看着这些报纸,也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这帮读书人太厉害了吧,张廷兰完胜了第一场,结果随后就被人家搬回来了,他们已经不屑于搭理张廷兰这么个无名小辈了,他们把火力全开,直接攻击袁世凯。

    “汉卿,你还没看明白么,我当初就对杨述庆说过,你不能从业务上击败对手,就从道德上面搞臭对方,他们现在就用的这个办法啊!”

    “的确,他们不说你讲话的内容对错,他们说是有人指使的,这就变成了阴谋,杨述庆那个家伙也被一带而过,变成了受害者,只怕过一段时间,他又能人模狗样的出来骗人了。”

    事情之所以会变成这个样子,也是张廷兰戳到了这些读书人的痛处,张廷兰质疑杨述庆的做学问的方法,并且举出了大量的例子反击,实际上现在多少学者都是如此,他们就靠着举几个似是而非的例子,然后草率的得出结论。

    如果张廷兰的说法被社会广泛接受,这些学者就麻烦了,他们要天天去调查统计,要去查询学术期刊,要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要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去分析数据,这个工作实在是太麻烦了,他们也不愿意受这个累。

    另外张廷兰提倡理工科,如果国家真这么办了,那就意味着教育经费要想理工科倾斜,这无疑是动了文人的奶酪,他们是绝对不愿意接受的。

    当然张廷兰提出最让他们恨入骨髓的就是说他们还达不到旧道德的标准,想要骂人就要先保证自己没有问题,如果道德出现问题,还怎么骂人啊。另外张廷兰有揭露了西方社会的不足,这简直就是挖了这些读书人的祖坟,让他们几乎发疯。

    其实杨述庆之类的文人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他们的手法很简单,就是先确立一个完美的形象,然后再去对比现实,说社会如何如何黑暗。在鸦片战争之前,他们用夏商周三代作为标杆,其实大家都清楚,三个有奴隶制存在的朝代,真能有那么多的优点,真能超过历朝历代么!

    显然是一个玩笑,不过是这些清流名士利用了人们不愿意揭祖先短的弱点而已,就连皇帝都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而到了鸦片战争之后,再去说什么三代之治,显然已经过时了。

    因此他们就把西方设为完美的对象,然后随便抓到一个中国的阴暗面,就说你看西方如何如何,全然不管西方是否真如他们说的那么好。这种工作实在是太简单了,根本不用什么思考,因为中国的落后,所以他们骂的越狠,名声就越大,说得越过分,就越能得到支持。

    张廷兰显然把他们的手法看得通透,而且给揭露出来,结果就触到了这些文人的痛处,中国古代不是那么不堪,西方社会也不是那么好,这还让这些人怎么骂人,怎么混饭吃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读书人意识到张廷兰这些观点的杀伤力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