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谋夺上党-第2/3页





    “嗯。”赵雍点点头,说实话他有些意外,他本以为,能坚持到四十天左右。但是乐毅等人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也就是说,自己高估己方实力了。

    “一旦野王被我赵国所夺,则驻守在野王的赵奢等人,必然遭受来自上党和新郑两方面敌军的夹击。赵柖等人多是骑兵,守城并非所长,赵奢虽有步卒,但是数量有限,守城难敌。”

    “是以,我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打通上党,驰援野王,否则,不但野王守不住,赵国在上党的城池也将落入韩国人手中。邯郸将在韩国的兵锋之下。”

    “但是上党多山地,骑兵进攻并不容易,若是一个个城池攻打下来,恐怕又会耽误时间。”

    若是赵雍重生之前能够熟读历史,恐怕就会对乐毅之前的那番话又更直观的感受了。

    话说在另外一个历史时空中,正因为上党太守冯亭不愿意将韩国上党之地交给秦国,而投降了赵国,才导致秦王大怒,命王龁出轵关陉,包围野王,从而将上党之地和韩国隔开,并成为了秦赵长平之战的起因。

    “所以?”赵雍问道。

    “所以想在短时间占领上党,根本不可能。即便是发动百万大军,也很难占领,更不用说,要在二十天之内了。”

    白虎殿内,关于如何在二十天内占领上党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众口一词:不可能。

    作为这次会议的召集人,乐毅的确有些尴尬。这种参谋策划之事,一般都是他来主持,之前即便是再困难的情况,都没有出想过如此众口一致的事情,更不用说众口一致的反对了。

    说实话,就连乐毅自己都没有信心。上党,几乎囊括了韩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假如赵国真的发动这么一场战争,对于韩国,可以说是灭国之战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万一秦国真的将武遂送给赵国,那么将成为插入韩国咽喉之中的一根刺。这根刺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挟持韩国,且不至于背叛。”这就是当初乐毅赞同赵雍决定的原因。

    “但是同样的,也会让韩国如芒刺在背,是韩国不能接受的。”尉僚在一旁提醒到。

    “不过,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乐毅继续说道,“控制武遂、野王,就相当于控制了轵关陉、太行陉、孟门陉三条孔道,相当于握住了韩国北上的通道,也相当于威胁了魏国联通河东之地的大门。而将上党纳入了赵国疆域之内。近可南下威胁韩国、魏国,远可拒秦国以三川为跳板进攻我赵国,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兵家之咽喉。”

    “谁都知道此地的重要性,关键是此地易守难攻。这和攻打中山不同。中山沃野千里,骑兵奔走,旦夕可至。而太行山山路崎岖南行,战车都不可并行,更不用说骑兵了。往日一天的行程,往往需要多一倍的时间才能到达。”

    “加之韩国在此地经营多时,凭借地利与我军n的话,数年都有可能。更不用说,需要二十天的时间了。”

    殿中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将自己的意见脱口而出。这也是赵雍亲政以后的习惯,就是集思广益,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发表意见。是以不一会,整个大殿都嘈杂起来,活像个菜市场。

    李拙、仇液和赵奢互相看着彼此,心里都想着:原来白虎殿的诸位,就是这种工作环境啊。

    赵奢这次名义上是回邯郸述职,但是众人都清楚,这是赵雍命他回来参谋这次战役是否可行。假如不提前给他打好招呼,恐怕打起来就乱套了。而李拙,河东战役计划暂时取消,他也没能回到代地,只能滞留邯郸了。而仇液,则是恰逢其会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