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墨家之道-第2/3页





    “在下记得,当初和大王在临淄相遇,曾说了一番溪水大川的比喻,在下记忆犹新。那么大王觉得,若是真的诸侯合一,真的能够避免兵燹吗?就能求得万世太平吗?”

    赵雍见腹朜问的如此真切,明白这位墨家巨子,是真心在为百姓发问。这也恰恰说明,墨家这支特殊的学派,是在为百姓发声。

    “寡人只能说,在寡人的认知中,诸侯和一,宇内一统,是最大可能减少兵燹的行为。寰宇之内,都只有一个人说了算,只有一个诸侯存在,他无处可以寻衅滋事,百姓就能万世太平。”

    “但是,这种万世太平也是暂时的。当这片土地无法应付这个国家消耗的时候,统治者自然会想到再去开拓新的土地,以巩固统治。等到他占领天下所有土地之后,已经无法再去寻找对手,可能就会自己国家内部争斗,紧接着再分裂,再统一。分分合合,尽在其中。”

    “这一切都是因为人有私心,若是人无私心,则邦国安定,断然不会有此纷争。所以墨子先师的兼爱非攻学说,可弥合人心。”

    “先生何其谬也。”赵雍叹道,“当年周天子分封天下,八百诸侯各有其土,而天下百姓,不过五六百万,以当时之户数,小国纷列,断然是没有问题的。而如此相安无事多年,到了如今,只赵国之百姓,就不下三百万,敢问先生,若是还以当初之国土,如何养活如此多的百姓?”

    “先生只看到人有私心,却未曾发觉,此私心纵然是天性所为,却也并非天性使然,而是生于斯,长于斯,必然要服从其所为。即使如今给一户百姓一亩薄田,男女二人定然足够花销,若是添加一丁,就会有些负担,而再添加两丁,则捉襟见肘。为了生存,必须再获得新的土地,才能支撑下去。随着人丁越来越兴旺,若是土地不增,则天下要么互相残杀,要么易子而食。先生以为,哪种方式最好呢?”

    “墨子先师纵然是世间大才,墨学也是天下显学。其于民也,胜其他学说百倍。然天下之事,若是皆由民定,这天下就要大乱了。是以寡人觉得,这兼爱之道,可用于民,却不能用于君;而非攻之理,可用于国,而不可用于诸侯。”

    赵雍这一番话,算是给墨学下了一个定义,墨学可以教导百姓,但是不能是为君之道,可以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却不能在这乱世之中舒展其报复。墨家要清楚,则战乱并非是哪个人可以开始或者停止的,反而恰恰是他们推崇的百姓们,逼迫着当权者做出这样的决定。人口的增加,必然带来土地的紧张,想要缓解这种矛盾,只能不断的开拓新的土地。同样的道理,开拓出来的土地,为了人口的增加,从而增强国力。这也是秦国和赵国正在做的事情。

    停顿了好久,腹朜才问道:“那大王认为,墨学该如何前去做,才能发展下去呢?”

    “这个......”

    “请大王知无不言。”腹朜向赵雍深深行了一礼。

    “先生不必如此。”赵雍赶紧扶起他,“墨学之道,非是寡人不说,而是寡人也不清楚。当年墨子先师,才具天下,依然让我等后世之人学无止境,寡人有何胆量,敢说自己可以比肩墨子先师呢?”

    “只不过,寡人觉得,既然墨家以百姓所望为己任,倒不如先搞清楚,百姓需要什么才好?”

    “需要什么?”腹朜被早用说的有些懵,“他们所需要的,不就是天下太平吗?”

    “不错,他们需要的是天下太平,而如今墨家所贯彻的做法,似乎与此背道而驰。先生可以想象,若是天下不统,则世间战乱必然不休,而战乱不休,则天下无法太平。寡人之前在临淄就说过,墨家之作为,若抱薪救火,薪不尽,则火不灭。这场战乱早晚会有个尽头,先生现在所做的,都是徒劳无功罢了。倒不如全力帮助一个诸侯国,先行兼并天下之事,再考虑如何发展墨子先师兼爱非攻之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