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天子顺民-第2/3页





    公孙衍听到乐毅话尽于此,想必也是无法挽回了,眼神顿时没落许多,忽然,他又拽紧了缰绳,用一种渴求的眼神看着乐毅,说道:“上次在洛邑,某曾询问乐子,此番攻秦胜算几何。乐子未曾正面回答。而如今某还有一事,想询问乐子,请君务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乐子似乎猜到了公孙衍向问些什么,但是两人交情深厚,公孙衍也一直待他不错,甚至让乐毅离开魏国投奔赵国,也是出自公孙衍的授意,这种感情都让乐毅不忍心蒙骗于他。

    “犀首请讲。”

    “乐子以为,某有生之年,还能否了却心愿?”

    乐毅一副不出所料的样子,叹了口气,“犀首切不可过于担心。如今秦国势强,但是齐楚两国亦未遑多让,只要两国能够支持反秦大业,那么犀首之目标,实现亦不困难。”

    公孙衍听罢,心一如死灰。乐毅说的道理都明白,但是想要实现谈何容易。齐国如今的目标是宋国和燕国,而楚国虽然野心勃勃,但是主要的仇敌是魏国和齐国,两个大国都不将自己的头号敌人看做秦国。更何况,如今五国联军,已经如此掣肘,到时候六国联军的话,恐怕更加互相拆台,不能同舟共济吧。

    乐毅拽回了缰绳,看着公孙衍,说道:“君上曾言,若是此役之后,犀首无可安身,邯郸随时准备欢迎先生而来。我家君上倒履相迎。”

    公孙衍摇摇头,不再说话,也不和诸人送别,转身朝着自己的营房走去了。乐毅一脸愧疚的看着公孙衍,对身后一脸惋惜的庞葱点了点头,两人朝着虎牢关出发了。庞葱对于公孙衍也是非常同情,就像是赵雍说道,公孙衍必然死于自己的理想,他的辉煌源自于这种理想,也必将因此而牺牲。

    “先生,你是否真有破秦之策?”

    赵奢也非常好奇,他对乐毅非常佩服,经常让乐毅指点学习,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

    “呵呵,你也算我赵国未来的大将,怎么在这种事情上还犯糊涂?”庞葱对于这个爱将,可是宝贝的很,真的算倾囊相授了,是以对于赵奢,他非常注意点拨。“凡庙算之事,多有绸缪,然月满盈亏,故而即使再聪明的人,都无法预测战局走势。有可能将领的某一个小小的灵光乍现,都会改变战局。”

    赵奢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也觉得这个问题太傻了。

    “其实破敌之策很多,函谷关看似天险,不能轻易攻破,那是因为人心不齐,不能互相牺牲所致,假使六国一心,函谷关未必不能跨过,前秦未必不能族灭。”乐毅无不遗憾的说到。

    “世间万事,莫不以万众一心最难。昔年晋国实力最强,却无意于诛灭强秦;魏国亦曾举全国之力,和强秦一争高下,甚至处于不败;而如今想要对付秦国,绝非是一个国家可以对抗的了。”庞葱说到,“所以,当年吴广在魏国,力图以三晋之力对抗秦国是非常明智的,即使到现在,亦有足以为我所鉴。”

    从这里就能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庞葱还是乐毅,其战略眼光还是太低了。或者说,就像是乐毅还在惦念着路过洛邑,要不要去拜见周天子一样,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抗秦,然而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人,都已经看到了另外四个字:兼并天下。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无论是秦王驷,还是魏王嗣,甚至其他的几个国家的大王,除了赵雍之外,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无非是扩大自己的地盘,从而满足自己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这个需要面对的是土地就是这么多,却有七个国家这种现实存在,你想扩张就要占领我的地盘,我地盘小了肯定不能满足我的国家发展要求,这就必须靠战争来解决。从这个现实意义来说的话,战国时期的战争事实上是各国内部发展需要和外部土地紧张之间的矛盾产物。试想如果这个时候可以横渡大洋,恐怕齐国、吴国这样的国家真的会远渡重洋,不在中原地区这一亩三分地和别人打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