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楚国回师-第2/3页





    从楚国到达函谷关,最近的路线,自然是从宛城出发,东北行到阳城之后,出长城到韩国的叶邑,然后西北向鲁山进入东周国境内,再转向崤函道进入函谷关。就在昭阳的前锋部队刚刚出了楚国长城,快要到达韩国叶邑的时候。突然一份十万火急的命令送达到了昭阳的面前。

    昭阳不疾不徐的鉴定火漆,确认无误后拆开,只见上面写着:“秦出武关,穰邑告危!”他脸上微微一惊,继而有些高兴,却看到传令兵还在眼前,遂问道:“如今穰邑情况如何了?”

    “回禀将军,如今秦军兵锋已经逼近穰邑,宛城也在旦夕之间。大王令您先行回兵增援宛城,确保城池不失。北上之事,暂且搁置。”

    “知道了,你火速回到郢都,告知大王某已经知之,必将力保宛城不失。”昭阳说道。传令兵听完,赶紧上马折回郢都,向已经着急跳脚的楚王报信去了。昭阳也立刻下令,所有士兵由副将指挥,向宛城进发。自己则率领骑兵部队先行赶去。

    穰邑位于楚长城西南,紧靠着湍河而建。若是想要进攻楚国,绕过楚国长城的话,必然是要经过此地。是以每次秦军出武关,都要先攻打此城,而楚国想要守住宛城不失,也必须守住穰邑。两国在此地大大小小战役无数。最重要的是,若是秦人攻打了穰邑、宛城,就断了昭阳大军北上的粮道,就无法再函谷关前持续作战。是以楚王才命令昭阳先行前往穰邑救火。

    昭阳看了一眼正在修整的队伍,又眺望了一眼西北的天空,眼神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召集。猛的拍了一下身下的坐骑,带着楚国骑兵先行前往穰邑去了。

    秦军攻击武关,昭阳不得不回师南下的消息率先传达到了虎牢关,当此时,乐毅正和尉缭两人畅谈,就见庞葱和赵渴急急忙忙的打开房门,将昭阳回师的消息递给了乐毅。

    “秦人果真是狡猾的很,趁着楚军北上的间隙出兵攻打楚国,迫使楚国不得北上,让五国联军陷入了被动之地,真是该死。”赵渴气狠狠的说道,好像秦人如果站在自己面前,就要生吞了他们一般。

    “唉,说到底,还是楚国人自己的问题。”庞葱也忍不住叹道,“若是楚国人早早出兵,先行一步到达函谷关,兵甲云集,众将一心,恐怕函谷关此刻已经尽入我等手中,怎么会出现粮道被断,大军不得北上之事呢?”

    乐毅看着情报,久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对于楚国的重要性,他是非常清楚的,前几日的战况传来,他并不意外,因为函谷关若是可以轻易占领,秦国也不会如此强大,所以他才告诉公孙衍,这一战定然是旷日持久的,希望他和前面奋战的诸位将领能够做好这种准备。

    而这场战役,也暴露了公孙衍在战役指挥上的不足,这当然不是公孙衍的问题,而是军中陋习,非一个公孙衍可以解决。然而公孙衍始终无法将联军捏合在一起,就无法发挥联军的战斗力,如此拖延下去,士气早晚会受到影响,到那个时候,恐怕就算楚军来了,都无力回天了。楚国其实是联军的最佳领袖,奈何关键时刻,出了这种事情。

    “此事虽然看起来是楚国的问题,实际上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战略问题。”尉缭冷笑道。

    “公孙衍组织五国联军,却让五国联军各自为战,犹如一把竹筷,一根根掰断轻而易举,五根一起就要费些力气。五国联军格格都是骄兵悍将,各怀异心。韩国虽然出兵最多,那是因为近年来多次被秦国打败,若是此举不能打败秦国,日后定然会被报复;魏国自然是魏王年轻气盛,希望能够打败秦军,为自己刚刚继位博一个好彩头;而燕国、楚国在两可之间,是以并不是那么热衷,而赵国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如此五国联军,五条异心,即使兵多将广,如何能够齐心破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