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河南之地-第2/3页





    赵雍看着这个被他称之为后套的地区,久久舍不得挪开。无他,如果按照令狐野所说,此地水草丰茂,适宜畜牧的话,那么赵国完全可以将战马在此地养殖,不但省钱,而且极具经济价值,畜牧生产完全可以成为赵国的经济增长点啊!

    “不过,诚如我刚才所言,匈奴人对此地也是垂涎已久,多次从阳山东西两端入侵此地,和楼烦人争夺牧场。没办法之下,楼原在北河以北、阳山南麓的一处山隘处建立了一座城邑,驻兵防止匈奴东进,命之为高阙。而高阙和大河以南的沼泽地带,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屏障,可以阻挡匈奴人南下的步伐。”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若是能够拿下高阙,并在此驻兵的话,那么也就阻隔了楼原部队主力,经高阙逃亡阳山北麓而进入匈奴领地的可能,从而可以压缩他的活动范围。”

    令狐野将自己所说一一在地图上指出,众人根据他所言,大体能够明白了他的意思,也就是说,为了防止这条狗窜入匈奴领地,死而不僵,带领匈奴人东进,必须堵住这个口子,逼迫楼烦人的主力和赵军主力交战。不得不说,虽然赵雍他们在地图上和朝堂上做了无数次的计划,但那都是纸上论战,到了现实作战,没有令狐野这样的本地民族讲解,他们就是像逼楼烦人交战,对方恐怕都未必会如其所愿,特别是已经见识到赵军骑兵威力的时候,能不决战,楼原往往最是喜欢。

    “但是,在乌梁素海以东,阳山和阴山之间的地带,依然可以通往匈奴领地。此地山林密布,恐怕不易防守。即使我们断掉了楼烦人西窜的退路,他依然可以沿着两山之间的山麓北上如匈奴,若是如此,岂不是前功尽弃?”许袑看着地形图,对令狐野说道。

    “许将军所言不错。若是赵军没有占据原阳,那么今日小王所说,一切都是空谈。然而由于我们占有了原阳,堵住楼原人东逃入匈奴的线路,也会被我军所掐灭。而且,也可以绕过来自九原的楼烦人的正面防御,从侧翼进入九原,出其不意的对楼原人带来重创。”

    “您的意思是,此地别有小道?但是此地乃是树林密布,即使有小道,恐怕对于大军行进也非常困难。更奢谈从此进入九原地了。”李拙也忍不住说道。

    在赵雍的印象中,阴山在自己那个时代,已经几乎看不到像样的森林了,几乎就是光秃秃的草地,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林地稀少,完全不如当前这种草木茂盛,飞禽走兽遍地的样子。不得不说,人对自然的破坏力之大。而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历史上赵国和秦国对此地的开发和使用,才使得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被打破,这种问题,实在是不能展开说道的。

    “阴山草木繁茂,飞禽走兽,随处可见。但是其北麓地区,多以丘陵存在,山体并不高峻,马匹可行。而为了在山麓放牧,楼烦人在此地也有几处小路可以穿梭南北。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在这里。”令狐野指着九原,然后跨过阴山,在不远处的一个地方放下一个标志,说道:“此地谓之固阳。”

    “固阳?”牛翦想了想说道,“此地好像是原来魏国修筑的一个城邑吧。”

    “将军好记性,此城正是魏国所修筑。”令狐野说道,“其实此城如今同样也没有荒废,只不过时间长了,风化厉害,防御作用并不强大。但是,作为九原的北大门,和观察匈奴人动向的前沿城邑,此地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此城竟然是魏国所修筑?真是不可思议。”赵雍忍不住说道,在他看来,这个地方和魏国差着十万八千里,怎么能够是魏国的城池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奇怪。所谓河西之地,此时所说,大抵是秦国上郡,大河和洛河之间的土地,然而在晋秦争霸时,则是指大河以西的土地,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北河以西的土地,在当时都可以称之为河西之地。只不过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专指大河和洛河之间的地区,也就是代郡了。所以,若是某所料不差,固阳建立的目的,就是在这里和秦国进行对峙,因为魏国迁都大梁之后,已经失去了对河西和河东地区的控制,而秦国对于五原和九原并不是特别重视,只在上郡修筑了长城,而秦国长城以北的地区,也就成为了匈奴人、楼烦人和林胡人的游牧区。”牛翦将这段历史缓缓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