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两个情报-第2/3页





    “而草原之战,由于草原人逐草而居,居无定所,所谓城邑,亦不过土城一座,毫无防御能力,以我军之战备条件,攻克易如反掌。但是胡人的城邑之中,既无兵粮贮存,亦无大量兵丁驻守,是以可有可无。而如果伤亡过大的话,那么对于胡人来说就是得不偿失的,他们宁可不要此城。无他,兵丁稀少罢了。是以臣才多次说过,攻打胡人,最重要的是杀伤胡人,而非是攻克城邑。”

    赵雍点点头,“那么将军以为,楼烦人在云中聚集,是准备向北讨伐匈奴人呢?还是固守云中,等待匈奴人打过来呢?”

    “当然是准备北上讨伐匈奴人,而且越快越好?”牛翦胸有成竹的说道。

    “兵贵神速?”

    “匈奴人毕竟是外来人,对于大青山的情况定然是不熟悉的,如果能够趁其立足未稳,就给予他们致命一击,那么定然能够收到奇效;最重要的是,楼原此人心狠果断,从不拖延,此番吃了匈奴人的亏,依老臣所想,定然是不会就此罢休的,越早打败匈奴人,越早挽回面子。”

    “如果匈奴人数众多呢?”

    “楼烦人的战斗力,也未曾惧怕过匈奴人,何况,楼烦联合林胡,人数也是非常可观的。”

    “若是楼烦人去攻打匈奴,我们吸引对方主力决战的战略,不是就失效了吗?”

    “君上。若是楼烦人前去攻打匈奴人,我军攻打原阳的阻力就小了很多,并可以以此为基地,在草原上站稳脚跟,进而云中、九原亦可一一如法炮制,君上觉得,楼烦人会眼看着这些城池被我们吞并吗?”

    “原来如此,孤受教了。”

    “不敢,不敢。”

    两人一边谈话,一边切磋作战技巧。事实上,大多是赵雍请教,牛翦回答。赵雍在中山之战中,刚刚对平原作战有了些心得,在这次和牛翦的交谈中,又对和草原人作战有了不少的体会,但是实际效果如何,还要到现实中去检验。正当两人讨论的热火朝天是,却闻听有信使送来重要情报,赵雍遂接过竹简,端详一二,递给了旁边了牛翦。

    牛翦看了一遍,小心翼翼的说道:“难道说,匈奴人和楼烦人和解了?”

    赵雍皱着眉头。竹简上内容不多,第一件事,就是说见一匈奴人来到了云中城,目的不明,但是看到他们在云中滞留,也不见楼烦人对其抓捕。

    这件事就透着古怪了,按说匈奴人抢了楼原的草场,按照楼原的脾性,定然是不会饶了这帮人的,何况对方还是自投罗网,更没有先礼后兵之理。但是情报却显示,对方不但毫发无伤,似乎和楼原还颇有相见恨晚之意,这就值得玩味了。

    到底是双方的和解?还是另有隐情?这就不得而知了。如果真是双方和解,自己这次去原阳,就会面对楼烦、林胡和匈奴三家的围攻,实在是凶多吉少;但是如果就此退兵,对于士气来说,肯定会受到极大的损害的。何况,今年公孙衍出兵攻打秦国,可以牵扯秦国对于北部边境的关注情况,若是错过这个时机,就很难说再有机会了?

    特别是竹简送来的第二个情报,更是让赵雍觉得机不可失。

    第二个情报内容很简短:有魏使商队过云中而入义渠。

    这里面的意思不难猜,魏国的使者假扮成商队从云中路过,目的地却是义渠。公孙衍不是那种鲁莽之人,而魏国去义渠经商不但要经过赵国的关卡,三胡的袭扰,在义渠那里做生意,也未必会满载而归,这一来一去,不赔本就不错了,有哪个脑残的商人肯做如此赔本的买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