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防患未然-第2/3页





    徐越这个人,说好听,叫坚贞不屈,说难听点,就是死脑筋。赵肃侯让他当内史,就是看中他这一点。赵雍继位以后,观察很久也没有动他,恰是因为徐越推崇的“节俭”风尚和赵雍理念一样,而且赵雍对于这些老臣多有优待,以至于此老倚老卖老,经常和赵雍对着干,不过赵雍总是莞尔一笑,不当回事,继续重用于他。

    但是赵豹作为他的老上司兼朋友,也经常在他那里碰壁。内史寺是司徒府第一大机构,掌管赵国所有的田赋粮食,是个实权机构,很多人甚至称之为“小司徒”,在这个位置上,赵豹当然想用自己人。是以对于田不礼,赵豹是重点栽培的。

    如果说李兑和田不礼的任用,让赵豹有些惊讶的话,那么对于以下三个城守的选择,就让他心惊不已了。

    李衍,狼孟邑城守;

    廉武,梗阳邑城守;

    赵山,榆次邑城守;

    狼孟邑在晋阳之北,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平坦。北部通往代县、雁门关,南扼晋阳北上之口,可谓战略要冲,若是想进入代地,必须要通过狼孟,同样,控制狼孟,就可以兵锋直指晋阳!

    梗阳,在晋阳之南,当年晋国讨伐狄族,需要一个后勤城邑,身为上卿的赵衰即在此地检阅部队,成为了进攻狄族的重要基地。

    榆次,晋阳之东,和晋阳隔汾河相望。一直以来,作为晋阳的附邑存在,两地虽相距不大,但是作为屯兵之所,拱卫晋阳的安全。

    再看这三个将领,李衍是出自代郡骑兵;廉武是赵雍一手提拔起来的;赵山虽然是赵氏宗族,但是他的发迹之地,却是在卷甲营。

    如果从沙盘上看去,三个城正好在晋阳的三端,而且三者相距不过半日里程!距离晋阳,除了榆次之外,也不过两三个时辰!

    当然,赵雍的理由很简单,李衍调狼孟邑,负责修筑宁武关;廉武调任梗阳邑负责整军经武,协助北伐事宜;赵山的理由北伐乃是杀伐之举,恐宗庙不宁,要拱卫宗庙祭祀!

    看似所有的理由都合理,但是所有的理由都很不靠谱。不过无所谓,目的达到就好了。

    赵雍费尽心机调集他信任的人聚集在晋阳周围,所为何事?不言自明了。现在唯一的疑问是,赵雍有没有魄力,做成这件事情。

    赵雍自认为有些魄力,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其实他没有下定决心。晋阳靠近三胡,又是宗庙所在,历史上赵国也曾有争夺大位的先例,所以他想舒舒服服的北伐,晋阳必须要稳定。他将三人调往这三个地方,目的就是要防止发生意外,或者出现意外之后,能够控制住局势。

    赵希年老,只能到无穷之门驻守,防止出现意外;牛翦调往代县,负责加固雁门关,修缮道路;李拙、赵袑被他选中带在身边,本来也想把仇液从井陉关调出来,但是没有合适的人员,只好作罢;庞葱被他安排在了邯郸,坐镇防御,万一其他国家扯后腿,由庞葱接管指挥权同一调配。这样一来,赵国的北部边境,从无穷之门到宁武关,都进入了战备状态,道路修缮、粮草筹备、关隘建设、战马调配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政务上,还是以赵豹为主,肥义、赵成和吴广为辅,一般政务四人相机解决,紧急公务派遣快马送达宁武,由宁武转达前线。赵固负责代郡的政务工作,楼缓跟随出征负责粮草调度问题。

    一切都按部就班。

    “等等。”赵雍站起身,看着身后的地图,喃喃自语道:“还有一件事情,也要先想好对策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