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形势分析-第2/3页





    “军师觉得呢?”赵雍没有回应吴广,直接对乐毅说道。

    “君上之行,自然可取,但是,吾依然觉得,还应继续保持对石邑城的骚扰。”乐毅直言不讳的说道。

    “为何?”他转过身,没有看任何人,而是盯着帐篷的顶部,一边听一边思索着乐毅的话。

    “原因有三。其一,加强对石邑城的骚然,目的就是为了疲军。我军人数上要高于对方,可以采用轮换攻城的方式,对敌军施加压力。敌军粮草辎重有限,而大规模的进攻将会大批量的消耗对方的粮草和辎重储备。相比较而言,我军不但有通畅的粮草补给线路,更是有周围的村庄加以征收,以我之不竭换敌之有穷,此其一也。”

    “嗯,说下去。”赵雍缓缓说道。

    “其二。从整个战场格局来看,此次攻伐中山的开场之战,是在北方,然而决定战役胜利的关键,却是在南方。而南方战役之决定权,却又在石邑。若是我军无法攻下石邑,则攻下封龙、栾城,意义皆不是很大。”

    “那又如何?现在正是石邑受阻,才不得不转为防守,以等待时机重新进攻。”吴广显然还没有明白乐毅的意思,忍不住问道,在他眼里,乐毅刚才的话没有一点实际意义。若是石邑不重要,赵雍又何必亲自前来呢?

    乐毅微微一笑,丝毫不在意吴广隐含的挖苦,继续说道,“正是因为如此,中山两线作战,若是两线兼顾的话,肯定损失惨重,但是若能够找到关键所在,那么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相信这一点,中山国不会不清楚。”

    众人一听,顿时心里升起一丝明悟,好像知道,乐毅的意思了。

    “若是我军能够持续对石邑发动进攻,造成石邑危在旦夕的局面,那么中山必定将发动大军前来增援。”乐毅说着,走到沙盘前,指着石邑城附近的地势说道。“石邑以西是关隘丘陵,东部是滹沱河天险,不易于行军作战,只能从东部和东北部发动进攻。而这一地区,是典型的平原地区,特别适宜展开骑兵,进行主力决战。若是能够在此地给予中山军一次重大的打击的话,那么北部战役可以提前结束了,滹沱河以北之封龙、石邑和栾城,将尽为我所有!”乐毅说着,大袖一挥,将整个局势做了一个明确的分析。

    “军师的意思是,只要我们持续的攻击石邑城,最低的可能,就是将此城攻下,而再远大一点的功绩,就是能够打击中山的士气,从而让中路和左路军都有可能攻下所围攻的城池?”作为少壮派,赵广和李拙在这样的会议上,几乎没有发言的资本,但是李拙出于自己的战争天赋,很快就明了了乐毅的想法。

    “不错。”乐毅点头说道。

    众人此刻也能够全然了解了乐毅的想法,所以对于攻打石邑城,也就没有半分的疑惑了。纷纷看向赵雍。却见他依然没有回过头,依然看着帐篷顶,然后缓缓的说道“军事所说的第三个原因呢?”

    “这第三嘛,其实就是在井陉口。”乐毅见赵雍要穷尽其由,遂也不再遮掩,继续说道。“千里大别山,横亘在平原之上,若不是有八条小道,曲径相通,那么整个中山国将被包围其中,相攻打都非常困难。”

    “而井陉口作为滹沱河穿凿太行山的重要孔道,正是因为天然的地理环境,才成了兵家必经之路。对于赵国来说,若是能够攻打下这里,那么从代郡就可以南北一起发兵,北上番吾,南下鸿上塞,造成对灵寿的压迫。如此,他才显得如此重要。”

    “我军强攻石邑城,可以顺势吸引井陉口的守军。对方若是不支援,井陉口孤悬于内,定然不保,若是支援了,恰恰中了我军的埋伏。如此,损兵折将的井陉口,即使凭借天线阻隔,定然也无法对我军队构成威胁和阻力,定可以一战而下。此乃一箭双雕之计策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