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君心难测-第2/3页





    再说税收。赵雍前世就是做生意的好手,后世的种种规则,对于他来说非常熟谂,更何况是现在经济思想几乎为零的时代。一方面赵成这位大司空把握经济大局,另一方面他时不时的将自己后世的熟悉的一些经济规则运用到实际政务中,非常平稳的调整着赵国的经济结构。从数据上来看,赵国一年的税收,特别是商税有所降低,主要是赵雍一力推行的土地政策得到了良好了实施,使得农税的比重稳步上升。与此同时,虽然没有明确的下令禁止奢侈品贸易,但是因为赵雍时不时的透露出的信息,官吏们也是伶俐虫,明白赵雍这是在敲边鼓,就看自己明不明白。所以赵国贵族上层的奢侈之风有所禁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赵国的农业生产水平。

    不过赵雍可不是完全希望“重农抑商”,因为商业本身是促进国家生产进步的。所以他在调整经济政策是可谓是万分小心,甚至自己在王城之内,设立了一块邯郸的物价表,每天让大臣和内府派人打探消息,比赵成都上心。

    最后赵国的政治格局。通过维新三策的调整,朝中的政治格局初现端倪。以肥义为首的代郡派系,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获得了赵雍的全面支持。特别是军事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法令,但是只要中山不灭,以代郡为军事基地的核心政策就不会改变。所以代郡的发展势头才如此迅速。更重要的是,身为四卿之一的肥义,掌控着对法律的诠释和提陈的权利,很好的对公族派系的赵成形成了监督和制约。

    而另外一个崛起的派系,就是以赵豹为首的邯郸系。这一系和以赵成为首的晋阳系本是同源,但是两个派系因为在对外来人才的使用上的见解不同而分道扬镳。邯郸系是由原邯郸官吏,加上近年来崛起的庞葱,渐渐成为了铁杆的“忠君派”,他们和代郡系不同的是,代郡系是非我族类,像李衍这样的将领,家里也有人和胡人通婚。而邯郸系则是地地道道的中原人。

    与其他两派的风光相比,大本营在晋阳的晋阳系则受到了打压,虽然说不是全面性的,但是和赵雍即位前一枝独秀的场面相比,如今的境遇的确有点惨。虽然赵成代表公族势力们苦苦支撑,但是受到邯郸系官员的拉拢,晋阳系已经大不如前了,更何况,他的旁边还有一个代郡系虎视眈眈。

    除了这三大派系之外,还有一些小的势力夹杂其中,但是总体来说,所有的官员都可以分为这三个派系。

    所以,赵雍即位以来,赵国的政局形成了派系林立、山头众多的局面。但是仔细捋一遍,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听从赵雍的命令,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人阴掉。而赵雍,也通过所谓的维新三策,将自己的地位稳固了起来。

    两千年后的一位伟人说过: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党争是历朝历代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是符合“没有绝对的统一”这一客观规律的。而明君与庸主的区别,就是在于如何掌控好各个势力,让他们不敢挑衅自己的权威,从而保证君主的利益。

    虽然几乎历朝历代的党争,无一不走向了党祸,走向了大清洗,但是至少在这个时候,赵雍需要这样的局面存在,至于以后,还是交给后人来处理吧。

    “君上,按照时间盘算,应该派人去韩国迎亲了。若是再不前往,不但误了时间,恐怕还会失了规矩。”赵成看赵雍听从了自己的规劝,遂继续提出自己此行的目的。

    “恩,这件事情,还请司徒和司空两位拟出个名单来,孤审议以下就好了。”赵雍头也不抬的说到。

    “名单已经拟好,还请君上过目。”说着,赵成将自己拟好的名单竹简递了过去。

    赵雍接过竹简仔细一看,除了赵成、富丁、李拙之外,其余的几个人名都比较陌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