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美人军人-第2/3页





    文姬闻言,泪水终于冲溃了堤坝,所有的委屈,都化作在泪水,痛快的流了出来。女人就是如此愚蠢,因为一个承诺,就会搭上一辈子。

    白虎堂。

    庞葱最近成为了这里的常客,在房子一战中,他因为指挥得当,帮助赵军很快占领了房子城,终于得以在赵**方获得了一方话语权。成为了赵国在列的五个将军之一,其余四个,都是赵国宗室。

    不过,从房子归来之后,庞葱被赵雍安排在了白虎堂,成为继四卿之后,另外一个可以出入白虎堂的将领,而且,赵雍交给庞葱和吴广的任务,除了支持插箭岭和代地的骑兵改革外,还有就是策划赵国的军功制度。

    赵国有没有军功制度?有,也可以说没有。赵国其实和其他国家一样,大部分还是采用世卿世禄制,即多采用公族中人为主要官吏,但是并不排除自荐或者被推荐上来的有才能之人担任重要岗位,不过主要还是以公族将领为主,这也是在吸取了晋国灭亡的教训上做出的改进。

    然而世卿世禄制在制度上弊端特别明显,这种以族权影响公权的制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国家的统治,但是长期看来,并非完全可靠。

    最简单的例子,赵国先祖在晋国六代为上卿,最后成为六国乱政的罪魁祸首之一,赵雍可以说也算既得利益者,如此,怎么能不深知其害呢?还有齐康公被田完废除,也是因为田氏世代在齐国占据高位,才我握有了超过齐国君主的实力。就像是铁打的君主,铁打的世家一样,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君臣相得没什么,万一有一方有异心,对于国家的破坏就是致命性的。更何况,这种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也非常有影响,因为选拔的视野太少,人才进入管理层的视野太低。说白了,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家族式管理。

    那么,赵国有没有军功制度呢?有,赵烈侯时,相邦公仲连和中尉荀欣主导的改革,向赵烈侯提出过“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就等于向世卿世禄制度开了当头一炮。

    只不过,荀欣和公仲连的改革还是局限于行政体制内部,无法和切实的利益相关联,虽然推进了赵国的人才选拔工作,但是最终还是流于了形式。

    然而这一次,赵雍准备实行军功制度,就考虑了太多因素,最后形成了一套妥协的方案。

    其一,彻底实行文武并行的制度,划清文臣和武将的界限。这套制度在赵国立国之初就开始实行,只不过并没有准确的律令,而这次,赵雍就要求用律令固定下来,要求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不得混为一谈。其中,国尉划到了文臣一类,负责军需调度和后勤管理,不再参与到具体的军事行动中。

    其二,明确军功爵制,明确大将军制度和宗室推恩令。即以大将军为最高军事主官,但不常设,只有军事行动中予以指定。其余武将,按照将军(将军、左将军、右将军)、都尉(都尉、左都尉、右都尉)、校尉(校尉、左校尉、右校尉)、甲士(上士、中士、下士)和兵目(一兵目、二兵目和三兵目)分成五等,每等三爵,共五等十五爵。

    其中,宗室将领都尉以下不得世袭,宗室都尉不得直接指定,需要国家指派,宗室将领中的将军可以直接指派继承人,事后报备即可。其余将领,非宗室不得世袭。

    其三,所有军功,都以封邑为主,由国家授田,并且每个爵位的授田的土地资质也不同。但是一旦或封,即可在上缴赋税的基础上,占用该土地。

    当然,这个方案还在最终的完善阶段,赵雍密令吴广和庞葱两次不得擅自泄露,否则处以极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套制度不但触及了宗室利益,更是触及到了老旧贵族的利益,一旦抛出来的时机不对,一定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