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卷甲之士-第2/3页





    “也就是说,魏武卒一般情况下,都是负重六十斤吗?”赵雍看着赵山—这也是赵氏公族里面的一位老将军,和赵希一样,都已经年过花甲,但是依然矍铄。唯一不同的是,赵希是车兵将领,更多的是经验取胜,而赵山认为自己年龄过于老迈,还是做些训兵练兵的工作比较合适。因为跟随赵肃侯参与过多次和魏军的交战,是以被赵雍找了过来,训练“卷甲之士”。

    “不错,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不仅如此,所有士兵到达阵地之后,必须能够立即投入战斗。如此,才成就了魏武卒的百战百胜之名。”赵山一边说,一边向赵雍解释着魏武卒称雄中原的原因,至少在这位沙场老将眼里,这样的一支部队的实力,是相当恐怖的。

    “日行百里,还要立即投入作战。”赵雍点点头,“的确非常厉害。”两人正在卷甲营的旁边,观看着所有士兵正负重跑步,整个操场都满是尘土,而在这灼热的天气里,任谁跑起来,都是一身汗,而赵雍的选拔标准却是,让一万士卒负重跑,一直跑到结束,能够剩下多少士兵,就用多少士兵。期间,如果跑不动视为自动退出,退出后的士兵会转到后勤部队。然而留下来的士兵,会成为卷甲的一员,不但可以获得三亩上等土地,而且免除全部的徭役和税费。就这样的福利待遇,也就值得所有人拼命了。

    “的确,当年吴起以魏武卒为主力,五万步卒大破五十万秦军部队,可见并非虚言。”赵山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飘散,看着正在奔跑的士兵,心中却想着,自己能不能将这些士兵训练成和魏武卒一样的精兵部队呢?

    “老将军不用太过悲伤,我们虽然不一定练出魏武卒那样强悍的部队,但是能够训练一支属于我赵国的步卒精兵,也同样可以了。”赵雍看着老将军,不由得安慰道。赵人好斗,遇到强敌更加兴奋,所以这位老将军有想和魏武卒一战的心思,倒也和大多数赵人一样。

    “惭愧惭愧。”赵山向这位小辈行礼说道。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骨子里对政治不太敏感,只不过存着一份报效家族的心思,是以才不用赵雍三请才出山。但是,这一点也不耽误他对于军队的关心。“君上,老臣有一些话,还请君上明鉴。”

    “老将军请讲。”赵雍对于赵氏公族的使用,开始渐入佳境,喜欢用一些纯粹的人出来做事,而不是像赵成那样,在政治上有很多的奢求。当然,这并不是说赵成这样不对,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让赵雍加强对他的提防。相反,像赵山赵广这样的纯粹的军人,就不用担心出太大的幺蛾子。

    “自从君上上次离开插箭岭之后,整个大营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现在的训练,都比以前强度要提高不少。”赵山说道这里,怕赵雍误会,赶紧解释道:“倒不是说吾对于此事有所埋怨,而是觉得君上带兵之法,似乎和之前的历代先君,有所不同。”

    “有何不同?”

    “应该是整体不同了。”赵山思考了一阵,还是说道,“先君之前,赵国之军队召集,都是以郡县为基础,召集该郡县傅籍之百姓。傅籍之人平日里多是务农为本,每年农闲时节进行训练,战争开始时,方才召集动员起来,短暂训练之后,立刻上战场。”然后他看向赵雍,“然而听君上之意见,应该是想要建立起像‘百金’‘卷甲’这样的长期服兵役的部队,而且对于这样的士兵,还要免除徭役和税赋。老臣驽钝,对于这样的安排,除了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之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好处。”

    赵山不知道,他说提出来的问题,恰恰是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一种变革,那就是由于密集军事行动,越来越要求国家需要建立起一种职业军人制度,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在全民皆兵的基础上,发展常备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