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坐而论策-第2/3页





    赵雍心中如何不清楚几人心中所想,遂微笑说道:“这一点孤也觉得,应当谨慎。不过,孤这里到有几个办法,诸君不如为我参详参详。”

    “不敢,君上请讲。”

    跪坐久了,赵雍活动了一下身子,继续说道:“孤欲以半年或九个月之期为限,一边清查全国百姓户籍及土地情况,编辑成册。一边接受官员之商铺,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土地的折算,即该商铺价值几何,可以折合上等土地多少、中等土地多少,下等土地多少。当国家土地清册之后,按照折算比例给予土地。如此,既解了官员之愁苦,也全了国家重农之意图,岂不两全其美?”

    众人一听,眼前一亮,果然赵雍这个办法,倒不失为一个良策,因为如此以来,官员的损失有所弥补,对于这项政策的执行阻力可能就会减少,第二,也因为国家的重农政策,首先得到了实惠,如此一来,怨言就会减少许多。

    “但是,若是期限一过,再有官吏经商者,当处于重惩,甚至以连坐入法。”此言一出,众人刚刚高兴的心情,又感受到了阵阵凉意。要知道,连坐之法,可是只有大逆不道才会有的极刑,而这一次,赵雍是下定主意要刹住这股官员经商的风潮了。无奈之下,众人只得应声称是。

    见四人已经应诺下来,知道这件事情至少在小范围内得到了统一,至于如何通行全国,还是要再行商议的,这要到了大朝会才能知道结果。

    “其二也,乃是军粮转运之事。”说着,赵雍看向了吴广。

    吴广听说是军粮筹备之事,很快将最近的发生的事情在脑海中捋顺了一边,发现并无什么重大的纰漏,心中纳闷,疑惑的看向赵雍。

    赵雍不再卖关子,而是直接说道:“诸君当知,我国之粮储,一般都是由县乡而郡,由郡而邯郸。其中不乏高山丘陵,盗贼横行之地,是以军粮每每由乡而郡,由郡而邯郸,不但花费糜繁,而且这之中又有众多损耗,到了邯郸,十成有**成可以入库,就已经是万幸了。”

    “君上此言不假。”吴广说道,“不但如此,当军粮转运到前线时,其中所耗费又将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这一进一出之中,十成粮食,大约也就剩下六七层了,这还不算虫吃鼠咬之消耗。”

    “虽然如此,这确实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家对于粮食的掌控,一来可以在灾荒之年赈灾所用,二来也可以控制军队对于粮食的依赖,防止生变。这都是必要的措施。终不能将所有的粮食,都放在产地之内。否则一旦发生内乱,则烽火很快遍及全国,不可不防啊。”

    “是以,孤有意将重农之策与粮食转运结合起来,让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保障,以确保边军的战斗力。”

    众人今天已经被赵雍接二连三的想法打蒙了,看来赵雍等待这一个难得的日子等的很久了,已经忍不住将自己的改革计划和盘而出了。是以众人都默契的看着他,希望他能够讲完。

    “孤之办法乃是,在边军中设立军屯之策,让军队自给自足,自我满足军粮需要。而每年所产生之粮食,以四六为比例,六成转运邯郸,其余四成的留在军中,充作军粮使用。”

    “这样做,似乎容易养虎为患。”赵成说道,“边军大将有了粮食,万一被人唆使,举兵谋反,恐怕想要剿灭,就困难许多了。”

    “叔父说的没错,孤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赵雍说道,“孤准备在朝中设立屯田吏之职,专司屯田之事,位列內史之下。其工作,乃是负责边军的军屯事宜。然此职非常职,一般任职一年则换人,每年收获时节,监督军粮征收问题,协调转运,还要登记造册,直接上呈于孤,其他人无权观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