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政事之堂-第2/2页





    在座众人未尝不是人精,对于这种君上的心里揣摩,更是自己的必修课。这边赵雍刚提出来问题,几人都猜到了赵雍的心思,心惊之余,对于赵雍更多的敬畏。

    但是赵豹就不好受了,他几乎是第一时间猜到了赵雍的心思,心惊之余,更多是一种酸涩,但是自己是个文官,还是赵氏宗亲,这种特殊的身份,放在其他国家没有问题,为何偏偏在赵国,就要被君上惦记呢?难道是因为赵氏自古就有宗亲之间反目的老毛病,赵雍才开始削弱自己的权威吗?

    即使这样想,也不能这样说,赵豹猜到了赵雍的意思,赶紧五体投地,冷汗不自觉的就流了下来,一边行礼,一边的说道:“君上此言...甚的吾心...之所系,君上为下臣着想....想之情..情,也令我等惭愧。故臣坚决同意君上的建议。如此,臣也过于老迈,早已不能进些绵薄之力,是以老臣请求罢免老臣,另选贤能。老臣自当感激不已。”

    赵雍闻言,倒也不在意赵豹的请辞,何况这本就是一件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是整个朝廷,想要找一位资历和性格都非常适合的官员,就非常少了。是以赵雍权衡再三,还是驳回了赵豹的辞呈,令他依然为相邦。赵豹又多次提及,依然被赵雍驳回。是以在龙台偏殿成立政事堂的事情,就这样成立了。

    于是,赵雍通过政事堂控制国内事务,通过亲政时建立的“白虎堂”控制官员升迁和战役指挥,彻底将这个国家掌控在了自己手中。奠定了赵国君主独裁**的基础。

    政事堂实行轮岗制,除了赵豹是每天都必须在之外,肥义、楼缓、吴广、赵成四人轮流当值,两人一组,再加上赵雍,形成了名义上的五人权力核心,负责国事的处理工作,将赵豹的相权一分为二,正常事务依然由他处理,事后报备,其他重大事项,必须在议事堂讨论。

    今日当值的是吴广和肥义,两人刚刚上殿,吴广就先施了一礼,对赵雍说道,“君上,吾有重大事项向君上禀报。”

    “国尉但讲无妨。”赵雍调整了一下姿势,表情严肃的看着吴广。

    “鄗城守将廉武发来消息,驻守在鄗城附近的中山士兵业已撤退,廉武认为我军当趁此时机,权利建设鄗城城防,以防止中山国的下次入侵。”吴广说着,向赵雍递上廉武的上书。

    自廉武初到鄗城之后,中山国就在相邦司马睭的带领下,小小的打了一下鄗城,虽然被廉武击退,但是依然在鄗城附近驻扎,随时都有攻打鄗城的准备。是以赵国各位大臣们,一直认为当停止鄗城的修复建设工作,防止被敌人突袭。

    此事赵雍自然非常清楚,是以对于重新开工一事当然非常赞成,但是他更关心另外一个话题:“可探听清楚,中山为什么撤兵?”

    “具体尚不可知,但是有些风声。”吴广说道。

    “什么风声?”

    “臣听闻齐国已在中山边境囤积了大量军队,随时准备进攻中山!”吴广说着,眼神中放射着浓浓的快意,好像是赵国陈兵中山边境一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