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革新之始-第2/3页





    “原来是犀首大人之功劳,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啊。不知其他几国,都有如何反应?”楼缓结果话头,询问燕使到。他现在是个闲职,参赞国事,倒也并非需要时时在朝。但是涉及到三胡和燕国的事情,他总是一个不落。其原因,也是其出身北方游牧,对于北事算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其他几国自然是喜不自胜,纷纷言说此乃我燕国兴盛万世之吉兆!”燕国使者说着,几乎要手舞足蹈起来。

    楼缓听言,与肥义交换了一个眼神,冷不丁的说道:“然而,我听闻中山国亦有称王之心,是以恐怕乃是借此与燕国修好,以为称王做准备。”

    “这个嘛...”燕国使者神情有些闪烁,思索一阵,谨慎的说道:“中国之国,虽非我中原血统,但是其国事强力,非是一般小国可阻挡。若是其有称王之心,我燕国倒也愿意成人之美。”

    赵雍听闻此言,心想言下之意,恐怕燕国于中山国已经达成了一些默契,至少在相王这件事情上,两国是要互相扶持了。其实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双方虽然国势一般,但是也都算得上一世之雄,在大国之间生存,互相扶持也是应有之义。何况,这也是赵国希望看到的。

    想通了此节,赵雍也就不再盘问,遂对燕使说道:“燕使自北地远来,路途劳远,舟车有乏,且先到驿站休息,稍后待我写就一封帛书之后,再劳烦燕使带回,可好?”

    “敢不遵命?”燕使向赵雍行礼之后,缓步离开大殿,朝宫外走去。只留下肥义三人,留在了大殿之上。

    “由此可见,一旦中山称王,我们就怂恿齐国和中山国之间的矛盾,继而趁机,谋取中山国。”楼缓说道。

    “恐怕齐国也非易与之辈,万一我军真的攻取中山,齐国到头来反戈一击,或者怂恿燕国从北地出兵,就得不偿失了。”肥义说道。

    “说到底,还是我赵国兵不精,粮不足,不能同时应对两场大战所致。是以应快快启动酝酿已久的革新之策,图谋富强之坦途。”赵雍说道。

    从齐国回来之后,赵雍就开始频繁的召见肥义、楼缓、吴广等人,也多次前往鹖冠子那里,其目的,无非是就自己心中所思所想,与他们交换意见。他不是一个傻瓜,如果照搬自己前世的先进方法,运用到赵国,恐非上策。历史上,被誉为最可疑的穿越人士的王莽,不就因为自己超前的创新思维,反而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吗?是以,若要是革新赵国,其根本,还是要立足现在的实际,不能照搬后世。

    肥义与楼缓互相看了一眼,前者缓缓说道:“君上欲兴赵国之基业,图谋万世之宏图,当然应以社稷为念。不过,如今国内并非人人希望革新,据臣等所知,安平君恐怕就非愿意此事。”

    安平君,是自己的叔叔公子成的封号。因为操持赵肃侯的葬礼,和负责赵雍的婚礼,现在是宗室的第一负责人,在宗室内的影响力无出其右。是以他的态度,几乎就能代表所有宗室的态度。

    而宗室之人,之所以反对革新,其目的,无非是担心这样的改革,会触及自己的利益。从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再到商鞅变法,宗室的地位始终没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既然如此,谁能保证赵国的变法,自己的地位不受触及呢?

    “事有轻重缓急,革新之策乃是我赵国之根本,不是谁说阻挡就阻挡了的。”赵雍慨然说道,看来,齐国的强大,带给赵雍的影响是空前的,他已经决定,提早实行赵国的改革,以在有生之年,给赵国打下偌大的基业。只不过现在,他需要一个借口而已。

    楼缓看了看赵雍的眼神,知道再劝没用,自己反正也是支持改革的,遂转了转心思,对赵雍说道:“如此,臣下到有一策,或可减少些阻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