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舌战群儒-第2/4页





    “那以先生大才,以为天下之治若何?”终于,大家不敢再与他辩驳了,这个问题,就是虚心求教了。

    但是赵雍心里哪有什么观点,他现在刚刚对于这些知识啊有了批判性的认识,现在让他成一家之言,简直是不可能的,那他就真成了先知和圣人了。

    他思索一阵,小心翼翼说道:“管子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以治国也好,治天下也好,无非内以安民,外以抵虏。但天下大势,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变化,人君也好,名士也罢,需洞悉天时地利,改弦更张,以顺应天时。”

    赵雍毕竟不是思想家,只能说些空话套话,而且在治理国家上面,他更加不敢言语,毕竟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新嫩,刚刚亲政,一点经验没有,你让他怎么说呢?

    不过,他能舌辩群儒,旁征博引,已经是难得之才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不但对儒墨道法四家的精义予以引用,更加难得是,对当世大儒,慎到和孟子的观点都加以质疑,这种勇气,就足够让人佩服了。是以众人虽然对其回答不甚满意,然而心中敬仰之情,已经溢于言表,纷纷对他行礼致意。

    “没想到,今日宣讲,竟能听到如此一番激变之词,让人痴矣醉矣。”声音略微有些沙哑,但是其欢喜之情,反而扑面而来。众人一个激灵,赶紧转身,才发现刚才还在台上讲座之人,却在众人身后,持着木杖,微笑着看着他们。

    众人纷纷向慎到告罪,连连抱歉。然而慎到显然没有那份追究众人的意思,而是看着赵雍说道:“没想到,今日老夫开讲,还引来了一只雏凤!”

    《尚书·益稷》中云: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赵雍见慎到将自己比作雏凤,无论自己对这位老先生的感官如何,至少这份和蔼可亲的仪态,就足以让赵雍对老先生高看两眼了。是以,他赶紧起身,对着慎到行礼言道:“小子不揣冒昧,打扰先生讲学,实在是罪过罪过。”

    “无妨无妨,世间大道,本无先后,其出类拔萃者为师。刚才见你侃侃而谈,发千古之覆,其言行之间,还有可堪考虑之处,然而其所学所思,已经达他人之万倍。”慎到捋着胡须,面带微笑的说道。

    刚开始,他在台上演讲,看着台下众人激辩,倒也无意干扰,而且所谓陈词滥调,实不足一驳。然而当他收拾心情,想要继续演讲的时候,却见赵雍这里,人头攒动。心想到底出了何事?

    是以颤颤悠悠的下了台,示意别人不要说话,慢慢的踱到众人身后。却没想到,听到了赵雍的千古之覆。

    赵雍看了看周围人越来越多,心想再不走,恐怕事情难以平复,遂说道:“先生谬赞了,小子还是唐突了,搅了先生的雅兴,失礼过甚。今日已经多多叨扰,小子还有些事情,就先离开了。稍后定然相携厚礼,前往拜会先生。”说着,就要告罪。因为他知道,万一再闹大一点,自己说不定就名扬临淄城了。虽然在齐国自己熟人,但是事情就怕万一,谁敢说不走漏风声呢?

    慎到见赵雍要离开,心中有些不舍,毕竟看他年纪轻轻,却于学问一道有些基础,加以雕琢,并非不能成为一代大家。于是心生爱才之心,遂道:“既然如此,改日离开之前,定要来我处一叙,你我坐而论道,可好?”

    众人见慎到竟然起了爱才之心,一心要把这个“赵维”收入囊中,心中顿时泛起了嫉妒的心思。慎到是谁?当世的大儒,稷下学宫的祭酒,齐王眼前的红人啊。就凭他一句话,一个平民就能登堂入室,成为王室的眼前之人。于是纷纷侧目,刚才的敬佩之情,瞬间化为了眼红。

    “长辈之赐,断不敢辞。赵维改日定当提携厚礼,上门求教先生。”说着,就躬身慢慢后退,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