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相约合纵-第2/3页





    “后来,晋国势大,晋文公借秦国的力量成功即位,并且成了秦国的首要敌人,以致于秦国自穆公之后,行至景公,终不能东进一步,甚至泱泱大秦,不及于晋一魏氏之族!”

    “及至三晋分立,魏文侯以李悝为相,重用吴起,改革布新,以至于阴晋一战,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国五十万士卒,从此秦国一蹶而不振。而魏文侯当时意图一举而扫平秦国,却因为结怨诸侯,使得西进之举受累于各方掣肘,秦国得以喘息之机。”

    “至此,商君入秦,以王道而教孝公,孝公不取,遂以霸道而教之,孝公甚喜。以至于商君之法大行其道,秦国以此立足西陲。至惠文君,亦沿用商君之法,强大己身。今又囊括河西之地,虎视中原。是以秦国之势已成,以秦国之势,取天下易也。”

    赵雍一边聆听公孙衍讲述秦国的历史,一边思量,他到底是怎么考虑的,见他停了下来,遂说道:“秦国之强盛,实非一世之功,乃是数位君主励精图治之举。是以其势大,绝非侥幸。”

    谁知公孙衍口风一转,继而说道:“虽如此,然秦国之术,在于兵力强盛,非是秦国的强大。他有关中之利,崤函之固,秦军之坚韧,称雄诸侯。此等国家,非一国可取,而是应几国合力而为之方可。”

    他此话一出口,赵雍就心中拉起了警报,心想这家伙转来转去,又转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了。遂小心翼翼回应道:“如何合几国之力合而为之?”

    “君上甚至,三晋于秦国,是绝对的敌人。正是由于三国屏蔽山东,才让秦国不得出函谷以踏足中原。而今,崤函之固以不可凭借,韩赵魏三国直面强秦,若仍然以一国之力敌虎狼之秦,不可也。是以当举三晋之力,合同抗秦。”说道这里,他微微一顿,继续说道:“当年,令狐文子以晋军为师,大败秦将杜回于辅氏,而今三晋犹在,未必不可挫秦军于函谷!君上贤达,邯郸以为传颂,当今三晋势弱,君上欲成大事,当以三晋之统帅自居,狙击秦国。吾愿为君上合纵其他国家,以避免出现魏文之旧事。”

    最后几句说的热血沸腾,赵雍心里拍案叫好。经他一鼓动,恨不得立刻答应公孙衍的要求,和他一起狙击秦国。

    然而盏茶之后,他就冷静了下来。心想自己瞎起什么哄,国策既然已经定了,就不能轻易更改。如今中山尚自顾不暇,如何还要参与中原战事?何况,这次邀请公孙衍前来,不是为了离间齐国、燕国和中山国的关系吗?

    于是,他喝了一口茶,冷静片刻,淡淡说道:“君之所言,孤已明知。奈何赵国虽雄踞北方,但是先君在时,与周边国家多有龃龉,常年兵戈相向,关系已经无法挽回,于此,如何向西攻打秦国呢?”

    “君上所言极是。”公孙衍说到,“于我刚才所言。吾虽为魏将,但是心之切切,在天下不沦落与强秦之手,救关东六国于水火之中。是以,吾愿以浅薄之资,游说其他国家,合众人之力,西进强秦,同举王道。以报答君上今日是隆重礼遇。”说完,他重重的以头磕地,长时间不愿意抬头。

    赵雍心中乐开了花,前期工作做的果然没错,给了公孙衍一个报答知遇之恩的借口,还答应愿意游说其他国家。这样,就还差一步,就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了。是以,他虽然高兴,却仍然沉吟片刻,装作非常为难的说道:“既然如此,孤也愿意成全将军之宏愿,图谋秦国。”

    “君上圣明。”

    “如此,也请将军游说韩国、燕国、齐国、楚国以及中山国,加上魏国,几国同盟,共同商议伐秦之议。”赵雍面带微笑说道。

    “中山国?”公孙衍微微一愣,地不过千里,战车不足万乘,为什么还要游说于他们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