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南廉北李-第2/3页





    这一老一少慢慢的挪着步子,慢慢的说着,“这牧野之战虽然和今日战役相比不是宏大,但意义非常,纣王无道,军卒倒戈,可见民心向背,非常重要。”

    “世事大抵如此,以有道伐无道而不胜者,非内部龃龉不可也。所以咱们赵人一直以来强调精诚团结,这才是取胜之道。”

    “孩儿受教了。不过刚才,孩儿获得灵感启发,想起了即将出世的孩儿,为他起了一个名字,父亲帮着出出主意。”

    “哦?不妨说来听听。”老者听闻一顿,对身后的年轻人说道。

    “莫不如单取一个‘权’字”他说道。

    “牧?”老者回头看了一下年轻人。“‘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的权吗?”

    “父亲为何不说,是‘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的权。”男子狡猾的笑道。

    “哈哈哈哈,你这小子。”老者哈哈一笑,然后说道,“权,李权,好吧,就叫李权吧。”说着,老者已经走到廉武的面前,从荷包中掏出几块赵币放于长柜之上。也不让老头推辞,径直走了出去。

    廉武看着几人走向门口的那几匹好马,心想这就是正主了,于是也跟着走了出去,对着正准备离开的两人说道。“两位请留步。不知这好马是否愿意出售?”

    几人闻言一愣,纷纷看向那个中年人,廉武心想你果然是头头,于是又向此人做了一礼,问道:“这位先生,不知这几匹良驹,可愿意出售?”

    中年人打量了一下廉武,又看了看廉武身后几人,“阁下是行伍之人?”

    “不敢,小小都尉,还是袭了父职,人至中年,却仍无尺寸之功,惭愧惭愧。”

    “生逢乱世,时局动荡,大丈夫何患无功?兄台何必自怜其身呢?”

    “阁下此言有理。不知阁下是?”他瞅了瞅对方的样子,也带着家将,可见职位和自己差不多才对。

    “蔚县都尉李山”然后他指了指身后的年轻人到,“此乃我儿代县都尉李衍。身后诸人乃我家将,就不一一介绍了。”

    “原来是李都尉,久仰久仰。都尉在北地的威名,在赵国非常响亮,特别是匈奴之人,对于都尉畏惧如虎,今日一见,果然非凡。”廉武一听是李山,心想原来是北地著名的李家。这可是真正的声名赫赫的家族,先不说一老一少两个都尉,就说他们在三胡人心中的地位,就可知这位都尉的功绩可不是吹出来的。

    “哪里哪里,还没请教阁下是?”李山打量着廉武,心想此人也必是行伍之人。

    “在下都尉廉武,奉命驻守南长城。”廉武说道。

    “廉武?”李山咂咂嘴,问道,“敢问廉毅和您的关系是?”

    “正是家父!”廉武黯然的说道。

    “竟然是如此?”李山惊讶的说道,“当初我和你父亲同时在先君殿前效力,彼此引为知己。后来我因为北地胡人作乱,调任代地,从此和他南北相隔。后来听闻他战死魏地,还唏嘘不已,没想到今日得见世兄子弟,真是喜不自胜。”

    廉武更是懵懵懂懂,没想到李山还和自己有这样的渊源,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廉毅是战死沙场,根本来不及交待后事。而且当兵期间经常在外,自然也少与家人沟通,廉武不知道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既然有了这层关系,李山也就大方了许多,亲自挑选了两匹最健硕的马匹送给了廉武,并且约定趁着这几日相会邯郸,一定要多走动走动。

    “对了,尚不知兄长家里还有何人?住在何处?”刚刚序了齿,才知道李衍要比廉武小三岁,是以两人兄弟相称,倒也合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