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之章 第四十章 诗酒席催向京都(四)-第2/3页





    虽然尚没有下雪,但入冬以后的湖上也是阵阵寒气逼人,王星平带着祁、张两位一番引荐,众人也都纷纷叙礼,然后便赶紧落座在炉边。

    王星平笑道:“几位前辈先来了许久,不知可有佳作啊?”

    有袁崇焕和陈子壮在,便没有不赋诗的道理。

    陈子壮歉然笑道:“倒是憋了几首出来,不过都不算好,正等着星平你来。”

    王星平虽然没有功名,但在广东参加的几次诗会可都表现不俗,尤其在与众儒生饯别北上时所作的‘天下正多事,年华殊未阑。’更是佳句。何吾驺年近四十,不过也凑了上来,一副听教的样子,这位和杨文骢字号皆为‘龙友’的中年文士对于王星平的见识才学也是钦佩的。

    跟着登岸的祁彪佳及张炳芳二人也都来了兴趣,“方才在舟中见贤弟似有所感,恐怕是有了。”

    王星平笑道,“只是觉得此间景色宜人,谈不上有什么佳句,也就权作楹联一副罢了。”

    “念来听听?”祁彪佳笑道。

    “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妙,妙极……”一个老者声音传来。

    王星平望去那老者面色白胖戴着顶毡帽正是方才所见亭中面生之人,陈子壮先介绍了起来,“这位叶老先生适才也在亭中吃酒,倒是我们先叨扰的。”

    “桐柏先生,怎么你也在这里。”王星平身旁的祁彪佳此时看清了毡帽下老者的面容有些吃惊道。

    这下又换成了其他人一阵惊讶,等起身再次叙礼众人在亭中再次坐定,其中关系这才明白过来。这位被祁彪佳称为桐柏先生的老者名叫叶宪祖,是绍兴府余姚县人,也是一位举人,但平素并不修宦业,而喜写杂剧。祁彪佳的老子祁承爜所建澹生堂号称藏书甲于浙东,而祁老先生偏也喜欢收藏杂剧话本,故而两人常有往来。加上祁彪佳常去绍兴城南韩山草堂听大儒刘宗周讲课,而叶宪祖的那位早早与其幺女定下婚约的少年郎女婿也拜在刘宗周门下,算得半个同门,两家人便益发的熟识了。

    叶宪祖考了多年一直未中进士,本也绝了仕途的心思,但上一科他那好友兼未来的亲家高中得授宁国府推官,似乎是受此触动,今科他又要上京了,正好路过杭州见西湖上清净便来湖心亭中饮酒,却是先遇到了袁崇焕等人。

    如今三拨人汇在一齐,亭中也更是热闹起来。

    与众人闲话王星平才算是又增长了见闻,他原先只是觉得自北行以来,这结交名士似乎太容易了一些,当初顾子明给他开的单子,只说在绍兴,什么刘宗周、王思任、陶奭龄全都在张家和祁家引荐下结交到了。

    王星平所不知的这还是因为自己身份特殊,加之此时能够在外交游的多还是儒生士子,只要主动找上门去少有会吃闭门羹的,故而不是他容易结交名士,实是此时消息不便,一个读书人出外交游自然便容易得到关照。

    更何况王星平的身份也非一般,光是贵州卫下千户连着名字上了几次邸报的便让人印象深上了几分。而就说这祁彪佳,虽然与王星平相见亲近,但毕竟当下文武殊途,贵州与浙江也隔得甚远,但当知道其父与王尊德也是同年之后,两人的关系便又近了不少,纵然那祁承爜与王尊德交情并不太深的样子。

    而那位张家的三叔也的确是个会钻营的,听闻王尊德现下在太仆寺任职,更是也要与王星平一起结伴上京了。

    不过说起张家,王星平也是一阵苦笑,他可是没想到张萼当日所说的吃鸡竟是去抓了一只鹤来煮,而煮鹤的燃料则来自其父所藏的一架宋代古琴。焚琴煮鹤在常人不过是一个形容,在张萼这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去做了,其性格乖张比之乃兄还要强上许多,这也就难怪居然敢将叔叔定下的图书直接给撕了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